他用8年造出消失的国度,不做国王甘当工匠

青少年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40407/4369580.html

每个人,都有抵达旧日时光的一种方式。要么用音乐,要么用照片,要么用文字…总有东西能带你回去。

而西树捕捉记忆的方式,一定是普通人想也想不到的。他把那些消失于岁月里的东西,一字排开来,打磨成了实实在在的街道、树木、光线,甚至空气。

这座城,属于西树,其实也属于我们。

——度公子

烧透的蜂窝煤,

颤悠悠的晾衣绳,

老旧的搪瓷盆……

当这些记忆符号,

缩小多倍后,

被安插在一张桌子大小

的“街道”上,

日光泅染在青砖碧瓦间,

时光自己说话了。

做“微缩景观”的人,

固然不在少数。

但西树做出来的东西,

总有一种沉甸甸的岁月感。

那不是简单的器物罗列,

靠一两件东西唤寻记忆。

他的每一件作品,

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

制作时的巧思与用心。

更多的是:

在那些逝去的日子里,

我们曾怎样浓烈地生活过。

西树以前的职业,

和制作微缩景观没有半点关系。

只不过很小的时候,

他便对园艺、木工,

怀有别样的好奇心。

放学回家的路上,

若是巧遇做木活的匠人,

他都忍不住停下来,

要多看两眼。

偶尔,他会帮朋友

设计角落花园,

制作迷你喷泉。

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学习,

却也做得有模有样。

对于微缩景观,

次感受到它的魅力。

是在看到一个马来西亚女孩儿

创作的杂货铺作品之后。

朴拙的木质店面,

陈列着黏土、树脂捏制的商品,

商标用肉眼看都有点吃力。

“模型是放在草地上拍的,

不是很精细,但是阳光洒进去,

有手作的那种温度。”

其他匠人制作的微缩景观

西树又惊讶又震撼,

“竟然能做得这么好!”

那套作品虽显粗糙,

却成了改变西树生活的,

一个岔路口。

他翻阅各种图文资料,

越看越心动。

终于忍不住动手,

复制了电影《天使爱美丽》中

花园场景的一角。

由于刚入门,

用的工具都很不专业,

除了剪刀、钳子,

甚至连菜刀也用上了。

为了寻找花园的年代感,

他专程到上海采风,

拍下无数墙面斑驳的老洋房。

用一盏台灯模拟昼夜变幻,时间便凸显了轮廓

初次制作的快乐,

让西树找到了自己,

一直以来最想要的东西。

西树的爱猫总爱四处巡查

“实在喜欢这种感觉!

如果只是利用业余时间摆弄一下,

不会有太多的发展,

我希望自己在这个领域玩得很好。”

于是,西树辞掉了工作。

猫咪是西树最重要的伙伴

他一头扎进这个袖珍世界,

一扎就是整整八年。

潜心打磨自己的作品,

从什么也不会的“微缩素人”,

成了网友们口中的“西树大师”。

做东西戳到手是经常的事

年9月,西树发了一条,

为父亲祝寿的帖子,

里面贴上自己的作品。

9件微缩模型之中,

假山、瓦房、花圃、老街……

让网友们大呼惊艳。

很多人都表示,

西树的场景勾起儿时回忆,

搅动了他们心底最柔软的涟漪。

这画面一经贴出,瞬间引爆了网友的记忆

这也难怪,

差不多从一开始,

西树就选择用这种方式,

和逝去的时光对话。

用这个袖珍的世界,

来打捞自己生命之中,

那些温暖的瞬间。

你还记得这样的日子吗?

比如他怀念爷爷的柴刀,

就将它放在了《夏》里。

日光匍匐在篱笆墙外,

乡下小院的门前开满野花,

石槽里的积水,

闪着粼粼波光…

待天黑了,

一拉细绳的开关,

屋里的灯就亮起来,

照落在凉涔涔的西瓜上。

微缩世界的昼夜,

和现实的昼夜呼应着,

日子也露出流逝的面目。

再比如读过的童话,

《借东西的小人》。

充满奇异色彩的小屋,

一直让他念念不忘。

索性做出来好了!

看过作品的网友,

纷纷发私信给他。

“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怎么可以那么逼真?

有没有什么诀窍?”

袖珍作品《冬之旅》

西树说:

“我没有秘籍,也没有特别的老师。

如果有,那就是生活,

是父母,是初夏的玫瑰,

是隔着遥远时空的无名匠人,

也是温暖模糊的童年记忆。”

而度公子觉得,

唯有无限热爱生活,

懂得时光可贵的人,

才能把往昔的记忆,

做出这样的温度吧。

尤其是《老巷旧梦》,

这是最典型的西树作品。

作品《老巷旧梦》

年3月,在贵阳参展的时候,

主办方邀请他去参观,

成都的宽窄巷子。

去了之后发现,

那里已经非常商业化。

虽然巷子的布局还在,

但昔日的生活痕迹已荡然无存。

“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很多东西随之消失。

有点可惜,

所以我选老巷作新题材,

恢复它们从前的面貌,

表现那里曾经的生活。”

“我想每个人的记忆中,

都会有一条难忘的老街、老巷,

或者说老胡同、老弄堂。

然而很多时候,

我们还来不及道别,

它们就都不见了。”

两张桌子拼成工作台,

台上架一面放大镜,

旁边一盏落地灯,

模拟太阳光照方向。

光照下,一处南方乡村老巷,

按照1:20比例,缩成旧梦。

西树在桌边蹲下,

目光沿弄堂水平线延伸,

伸手在街角的竹榻边,

放下笔帽大小的热水瓶…

拨弄一番,

摆放不够自然的簸箕,

用弯头镊子,

紧一紧花坛里的菜苗…

把落叶铲到角落,

再把爬山虎叶子,

一片一片地,

调整受光的朝向…

每一片叶子都有阳光的方向,

植物的向光性即是它的生命,

只有把那个方向都找对,

它们才会有生命感。

每一片树叶都要调整

如此才能赋予生命

老屋的瓦片,

似乎永远铺不完,

一层一层叠盖,

否则要漏雨的…

一片一片地“盖瓦”

这场粉墙黛瓦的时光旅行,

西树做了整整5个月。

通过敞开的院门,

你可以看见读了一半的《红楼梦》,

倒扣在掉漆的木桌上,

《上海滩》周润发的照片贴在墙上。

院子里搭起晾衣杆,

歪歪斜斜晒着大花棉被,

几个铁丝衣架左右摇荡…

在制作的过程中,

西树已经不把它当做模型,

而是当做真实存在的街巷。

修修补补间,

填满了深情。

微缩模型与实物之间,

最常见的比例是1:12,

最适合肉眼观赏。

在这种情况下,每件小东西,

体积都是原物的1/。

一套袖珍作品,

往往包含百余种零星物件,

每件都要精确符合比例,

难度可想而知。

要想把场景做到逼真细腻,

不仅要处理好所有细节,

还要注意尺寸,

保持每个物件,

都要以相同的比例出现。

诚然,赋予西树作品灵*的,

是温暖模糊的记忆。

但微缩毕竟是手艺活,

到底需要沉静与耐心。

更别提制作这样一个世界,

用上百种材料,是家常便饭。

做东西时,生怕猫咪的毛沾到了作品

《老巷旧梦》撒满巷弄的落叶,

是各个城市收集的真落叶,

碾碎以后撒上的。

再如《霸王别姬》,

受到电影的启发,

截取戏院这一景,

做一幕“曲终人散”。

戏院里满地瓜子壳,

是真瓜子削细后,

一堆一堆撒在凌乱的板凳间的。

作品《霸王别姬》

曲终人散

更为稀缺的素材,

平日里不留心收集,

现抓更是抓不过来。

老家拆迁时,

西树让父亲藏下一些,

一百年前的老木头,

按照明代工艺做了茶几。

那份质感,

新木头做旧怎么都做不出来。

《弘一法师的寮房》这部作品,

里面有个陶瓷笔洗,

非常精美,就像一纹水波。

次做的时候,

西树虽然做出了瓷器的质感,

但和弘一法师用过的笔洗比起来,

就是差了一些味道。

作品《弘一法师的寮房》

后来他自己研究烧陶,

终于做出了细致的冰裂纹。

诸如此类的细微之处,

别人可能不会注意到,

他却从不肯违逆自己的心。

这样的毛笔,是用真毛笔的材料复刻微缩的

西树的作品,从本质上而言,

讲究的是“以实化虚”。

用具象鲜活的物件,

勾起人的感怀和联想。

若是想做的场景,

连他自己也没见过,

那就必须四处取材。

从爸妈那里要照片,

转遍城市的老旧街巷,

实打实抓住每一个东西…

在做《山寺厨房》时,

干脆直接去了武夷山,

否则他哪里知道,

寺庙里的厨房,

是不是和民间一样供灶君呢?

终于到了武夷山!

灶台前也是小板凳、劈柴刀、

火钳、灰铲与散乱的木柴树枝。

大铁锅,木制锅盖,锅铲,饭甑…

厨房里都有简单木桌,

盛菜的搪瓷盆…

每一样的形态、物色,

都得一一把握清楚才开工。

近乎“强迫症”的细致,

在西树看来算不得什么。

“过去那些无名的匠人实在太了不起了。

他们做的东西,既结实又美观,

你用一辈子都可以。

我必须做得格外精细,

否则会感觉对不起他们。”

还记得最初辞职时,

家人担心他做这个,

是否真的能糊口。

现在,西树早有了工作室,

偶尔也会接一些商业订单,

但更多的时间,

还是放在打磨作品上面。

西树与爱好者交流,展示制作

“我不会追求量产,

为了钱去重复自己。”

西树说,

“重复是没有意义的,

我最多只能接受作品定制。

至于费用的收取,

只是对时间成本的补偿。”

帮人定做的微缩艺术品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

曾在《看不见的城市》写到:

“在这个世界上,

但凡存在过的东西,

有朝一日总会消失。”

五彩斑斓的城市景观,

婆娑缠绵的静好岁月,

哪一个不是来了又去?

可正巧还有那么一句话:

“今日之所以区别于昨日,

恰好是因为昨日的感受,

还留存在我们的心间。”

好的艺术作品,

是替人说话,

用淳朴的声音,说人话。

是西树用琐碎的日常景观,

一砖一瓦,一壶一饭,

回暖了我们心头的岁月。

电影《少年时代》,各位用心感受这句台词

那仿佛是在说:别怕,

即便时间如狂风席卷而过,

生命路途中重要的人和事,

也一定还停留在,

我们心头的某个角落。

-END-

点击

阅读原文

发现更多好玩、有趣的事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koucaoa.com/dczp/102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