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耘华,湖南株洲人,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博士,人文与传播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季刊创刊主编(之一)。主要从事基督教与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关系、欧美汉学、儒家诗学及中西比较诗学研究,曾出版学术专著《诠释学与先秦儒家经典之意义生成》()、《诠释的圆环:明末清初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及其本土回应》(/)、《依天立义:清代前中期江南文人应对天主教文化之研究》()、《中西文学与诗学关系的实证和诠释》(年,入选“中生代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文库”首辑)、《经典重生:先秦儒家意义生成研究》(年,入选“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名家经典”),并在海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30多篇次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当代社会科学(英文)》等二次文献转载(摘)、收录或译为英文。曾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与社会科学 成果奖一等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财*部“中央支持地方高校特色学科计划·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多个项目的研究。联系方式:liuyh
shnu.edu.cn刘耘华教授
文化原创期与中西之源发性差异的形成
——“视域歧分”视角下的中西文化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