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泽铠
图/卢泽铠
作为从小生长在南方的孩子,提到山西,思想上仅存的可能只有“煤老板”了,难得的机会,能去真正感受这一切,所以出发前也算是做了点功课。虽然相比中原和江南,我更喜欢去接触乌镇,宏村这样的江南小镇,但从心底上还是对中原文化心存敬畏的。两个星期的写生,真正走走看看的时间也没有多少,但是,还是感受到了与东南沿海截然不同的高原风情。
明长城-广武段
有句话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此次出行山西,游览了山西的悬空寺、山西省博物馆、乔家王家大院和平遥,不得不说山西的地上古建筑的确不可小视,其中悬空寺的奇、悬、巧,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北岳恒山
但是,一旦站在悬空寺下,我发现所有的图片和视频,不管它们被拍的多么生动,多么有特色,都无法表达我所感受到的震撼。
浑源县悬空寺
车子在山路上盘旋了好久,无意一个拐弯,便见一座寺庙紧贴在一片巨大的绝壁的半腰。上不着天,下不落地,悬在半空,此时此地仰望上去,方能感受“凤阁龙楼连霄汉”此诗句的壮丽。悬空寺有三个主体建筑,一个是入口的门楼,还有两个是主体庙宇,它们都有四层,外面都有*绿色琉璃瓦的飞檐流棧。主体建筑以一米宽的栈道相连,栈道的扶手也不过一米,要弯腰才能扶到。悬空寺的承重实际上是栈道型的,也就是把横梁打进山体,用与山体形成直角的横梁托住整个寺庙。原本寺庙的下面并没有支撑的柱子,由于旅游者担忧寺庙的承重力,于是管理部门在第二和第三的主体建筑之间加了十来根柱子。不过,据介绍,这柱子只是象征性的给人心理安慰,并不具有支撑作用。
悬空寺
从栈道往下望去,50多米的垂直高度,腿不得有些哆嗦。据说在此悬空寺修建之初,它距地面的高度是多米,后来河床泥沙淤积,抬高了地面,才有现在高度的下降。不敢想象,站在当年的栈道上,扶着低矮的栏杆,望着多米的地面,纵然没有恐高症,也禁不住要有一段时间,才能让*魄归位,难怪李白到此要留下俊秀飘逸的“壮观”两字。
李白书“壮观”
悬空寺在金龙峡的峭壁上巍然屹立年而不倒,其建筑技艺之精妙远远超过现代人的想象。且不说这么长的时期中,悬空寺要经历多少风霜雨打和地震灾害,还有特别强烈穿堂风的刮削。金龙峡是恒山的一条峡谷,东北西南向的穿堂风经久不息,呼啸而过。就是块突出的岩石,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也会被风刮得崩坍下来,很难想象,一座木质庙宇居然能巍然挺立。悬空寺的选址也非常巧妙,它建立在峭壁略微有些凹进去的地方,这可以避免山石崩坍直接砸在悬空寺上。更让我深感困惑的是,先人没有现代化的起重工具,如何将那么材料运送到多米高的峭壁。那些工匠如何知道将木质建筑与洞窟山体可以构成统一的板块;他们又如何能在高空中避免头晕目眩,以及其他很多施工问题,等等。总之,我们先人建筑技艺之出神入化,在今天看来也就只有感叹和钦佩了。
悬空寺局部
悬空寺的神殿当然没有其他地方的大雄宝殿那么壮观宏伟,它们实际上是在悬崖上凿出一个空间,或者是扩大已有的洞窟,供奉各路神仙,所以难免有些局促狭小,但是,精神的包容性却广袤无边得多。因为,这里供奉的有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儒道佛共聚一室,实现不同教派最早的和谐共处。据说,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包容性决定了它历经多少朝代也不会被毁掉,因为当*者终究要信奉此三教中的一教,他们就一定会保护悬空寺。可见,我们先人的*治智慧一点不亚于他们的建筑艺术。然而,百密一疏的是他们没有将马克思供奉在其中,以致文革中,悬空寺差点被毁于红卫兵之手,至今一些雕塑手腕和脖子上还留有被砍的痕迹。
仰望着悬空寺,就像仰望星空一样,尽管星空要更加深邃浩瀚得多。“金猴奋起千钧棒”,横扫一切传统观念,“全 ”这就规定和制约了我们今天的路径依赖,我们还能有什么良方可以走出有限生命的局限呢?
卢泽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