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东海
▲
踏寻关草实录
史海沉钩
关汪村的历史渊源
关汪村位于桃林镇驻地向南一公里处,依桃林西河而居,与北部吕庄村毗邻组成关汪行*村;该村以农业为主,没有工业,故关汪村村生态保存完好,村舍井然有序,村郊绿意盎然,共有四百余户,两千多人,是一个民风淳朴、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
”“关草”迷踪
据考在唐朝以前民间就广为使用“蓑衣”,在唐朝大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中就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记述。
世上好像没有哪样物件,披在身上是衣服,放在地上是床,蓑衣做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桃林,家家可见此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蓑衣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很少有人能有机会接触到蓑衣,更别提会制作蓑衣了。然而,桃林镇关汪村的百姓们却对蓑衣情有独钟,按他们的话说:“关汪村这个名字就是因蓑衣才有的”。
踏寻关草
那是关汪村名由来的有力证据
为寻找“关汪”村名由来的证据——编织蓑衣的基本材料“关草”,笔者有幸在关汪村民孙老带领下,远赴关汪村以东两公里的多处河沟,经近两个小时的苦苦寻找,我们终于在一处偏僻的田头沟边找到了几株这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关草”。据孙老介绍,这种草曾经在关汪随处可见,并且成片生长,夏秋收割后来年又能大片长起来,但它们只能生存在水源充足的地方,长成后高度可达60厘米以上,杆径笔直,没有杂叶,头部长有像桑葚一样形状的绿色小花,成熟后会变成棕色,这种草本身附有油性,不粘水,所以下雨的时候雨水会迅速流下,自然也就成了编织蓑衣的 材料。
当笔者拿着刚刚采集到的“关草”与孙老顶着雷雨回到关汪村东的小商店门口时,向围坐在一起的多位老前辈们呈上刚刚采集到的“关草”。经过他们简单辨认后纷纷惊讶不已,有八十多岁老大爷无不感叹的说:都已经十几年没见到“关草”的踪迹了,没想到还被你们找到了,他们传来传去拿在手里,眼神流露出的乡情、亲情展现无遗,此时,他们讲起了一段关于“关汪”村不为人知的故事……
“有三百多年了,也差不多得四百多年,我小时候还是听姥太讲过……”,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大爷说道。
那时候,明清两朝更迭,连年战乱,清*一路烧杀,百姓颠沛流离,孙氏带领族人(一说是自位于巴山的毛窝村暨现今的阿湖乡以西)逃难至此定居。因此地胜似江南水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沟四通八达,水汪星罗棋布,而生长在岸边的关草最为引人注目,大片大片的,蔚为壮观,所以“关草汪”一名由此叫开。(注:早期关汪村民并不以编制蓑衣为生)
▲关草——全高60厘米左右,杆径3-5毫米,梢部开有椭圆形花簇
他们来到此地后,生活也算过得逍遥自在,可后来清末至民国时期桃林一带土豪、恶霸横行,这些人虽家有良田百顷却仍贪得无厌,在看中了关汪孙氏居住的那片宅子后便起了“孬心”,欲设计加以陷害,于是就疏通官府想尽办法将孙氏一族定罪,因孙氏外迁至此势单力薄,最终被倒扣了个“霸田”之名,无奈之下举家向南搬迁(如今的关汪窑厂以南位置,与彭才村一水之隔),在孙氏搬走以后,正如这些豪绅恶霸计划好的一样,随即将这片土地霸为己有并建起了所谓的“德dēi房”,别看这豪绅富得流油儿,却非常奸诈狡猾,在霸占了土地后,当地百姓不但得不到补偿还无地可种,但不种地全家就得饿死,天下乌鸦一般黑,没有一个不扒皮的,就这样,迫于无奈的孙氏族人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便忍气吞声当起了他们的佃户。
▲“德房”被拆后用于砌墙的红石又被用来建了泉井,现仍存于关汪通河桥以西50米处
据说,这“德dēi房”可不简单,老人记忆中的“德房”是一个有墙围子,炮楼高耸的“据点”,里面生活设施齐全,还有大仓库用来存放百姓交的租子,同时驻扎着一帮看家护院的武装人员,头目是桃西人,当地百姓都叫他“好脸水子”,这帮人原是地方上的地痞流氓,平时好吃懒做、欺男霸女、鱼肉乡里,无人敢惹;让百姓庆幸的是他们好景不长,八路*打过来后,着实为百姓狠狠的出了口恶气,据老人回忆,当时可能是一个营也不知道是一个连,攻打的时候还挺费劲,这“好脸水子”自知作恶多端难逃一死便拼命抵抗,八路*打了好多炮才把炮楼子炸开,在八路*攻入“德房”后清点俘虏时才发现这“好脸水子”已被乱枪打死了,至今关汪人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八路*武装强,地主土匪心发慌,好脸水子死在了关汪东北房”……
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这里已发展成一座有数十户人家的小型村落,村民傍水而居,勤劳朴实,鱼肥米丰,“小江南”这个美誉也逐渐在桃林地区流传开来,自此连续多年均有外乡人不断迁入,而又以彭庄迁入者最多。
(实际上是大规模迁入,但无法考证彭庄人为何迁入关汪村)
随着土地回归,百姓生活逐渐变得趋于稳定。但后因西河水患,村民们又经历了一次小规模的变迁,原先傍水而居的少数几户人家在大队的安排下捡了块地平土肥离河稍远的地方安家落户,村民们逐渐聚居在一起,形成了现今的关汪村。又因大家嫌“关草汪”不好听,于是就去繁就简称“关汪”了。
改革开放以后,关汪村的百姓抓住机遇勤劳致富,在农业增收的基础上,或积极创业经商或加入进城务工大*。如今,这里村庄环境优美,别墅楼房林立,百姓生活富裕,正加快实现成为桃林镇美丽乡村的目标。
■本文根据关汪村十余名老人口述整编,若有出入请广大网友通过下方留言进行补充或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