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秀美的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

初冬的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

在我国地势第二阶梯(由广阔的内蒙古高原、*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组成,平均海拔1,~2,米)东缘的湖北省西部,大巴山脉向东延伸的余脉形成了一个封闭的、面积约16平方千米的亚高山盆地,这就是大九湖湿地。大九湖湿地处于神农架林区西南端(东经°56′~°11′,北纬31°24′~31°33′),向北与湖北省竹山县毗邻,向西、向南分别与重庆市的巫溪县和巫山县接壤,东部在猴子石一带与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相连,东南是通向神农溪和大三峡的要冲。因为地处交通要道,大九湖有“一脚踏三省六县”之说。

传说中,神农氏架木为梯、采尝百草,曾在大九湖支起九口大锅,熬制药膏,救民祛疫。后来,这九口大锅幻化成现在的9个湖泊,大九湖之名由此而来。充满奇幻色彩的传说似乎给大九湖带来了灵气,这里的山山水水格外秀美、神奇。

年11月末,我有幸来此参加野外考察,对大九湖湿地风光之美、之奇,以及重要的生态价值都有了深刻认识和感受。

11月末的大九湖早已过了旅游旺季,草木凋零,满眼萧瑟,但浓密的草垫和灌丛仍能让人依稀想见春夏时节桃红柳绿、草长莺飞的盛景。盆地中视野开阔,远山如黛,碧水微澜,空气清冽,初冬的景色依然很美,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传说中的桃花源。前两天这里下了今年入冬的 场雪,栈道旁、树枝上、草丛中不时还能看到点点残雪,给初冬的大九湖平添了一抹亮色和一种别样的妩媚。

大九湖湿地界碑

01沧海桑田的地史变迁

关于大九湖的由来,最浪漫的莫过于神农氏的传说。但要揭示地质地貌演变的真实轨迹,我们还得到地层中寻找线索和证据。经过多年的勘探和研究,科研人员已经可以勾画出大九湖及周边地区几十亿年间的地质地貌变迁史,真正是翻天覆地、沧海桑田。

19亿—10亿年前的神农架地区并没有巍峨的群山,有的只是一片汪洋大海。近10亿年的漫长岁月在大九湖一带留下一套4,多米厚、以白云岩为主的沉积地层,这就是地质学中的“神农架群”。

10亿—8亿年前,华南地区发生了一次被称为“晋宁运动”的强烈的区域性陆-陆碰撞造山运动。由于这次构造活动,包括大九湖在内的华南等地都没有留下这一时期的沉积记录。

8亿—6.35亿年前,华南地区多次发生强烈的冰川活动。科学家在大九湖发现了大约7亿年前和6.5亿年前形成的冰碛岩,说明神农架地区至少经历过2次明显的“冰期-间冰期”的气候变化,分别对应地质学上的“古城冰期”和“南沱冰期”。

从6.35亿年前开始,神农架地区长期处于海洋环境,形成了较为连续的沉积盖层。这一时期的地层中也记录了埃迪卡拉纪后生动物起源、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以及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等重要生物演化事件和区域性古环境演变史。

铺路石上的角石化石

考察途中,我们在大大小小的铺路石上不时看到角石等海洋动物化石。毫无疑问,这些铺路石就是奥陶系宝塔组灰岩,其中保存的角石曾是当时海洋中重要而凶猛的动物。在古生物学家眼里,这些化石就是岩石的标签和档案,清晰地记录着地层年龄和古生态环境等重要信息。

大约2.4亿年前的中三叠世,由于“印支运动”,华南板块抬升后与华北板块拼合,大九湖地区又从海底上升成为陆地,开始遭受侵蚀。因此,大九湖地层中缺乏中三叠世沉积。包括大九湖在内的神农架地质构造格架主要在这一时期定型。此后的造山运动使神农架地层发生大规模的褶皱和断裂,形成了以神农顶为中心,形状好似一口倒扣铁锅的断穹构造。

自新生代以来,受喜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湖北西部地区一直处于抬升状态,露出地表的山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遭受风吹雨淋,以及水流冲刷、溶蚀和生物作用等的侵蚀破坏。看似微不足道的自然风化一旦加上时间的维度,就变得无坚不摧。它们合力一点点剥开地层,一块块打磨顽石,让原本层层包裹的古老地层暴露在阳光下,把嶙峋粗粝的山体打造成多姿多彩的地貌景观。在大九湖的东南面,有整齐对称的九道山梁、九道溪、九块平地和九个湖的绝妙组合;在我们看不见的山体内和盆地下,还有数量众多且错综复杂的溶洞、暗河和落水孔。

大九湖湿地是何时形成的?根据湖底沉积物碳同位素测年数据,科学家推测:在1.5万—2万年前的晚更新世末,这里的湿地沼泽已经形成,并延续至今。很可能是由于喀斯特盆地的地下水通道发生阻塞,导致这里逐渐积水成湖。后来部分水域干涸,最终形成今天大小不等、形态各异、互不相连的九个湖泊和分布其间的大片沼泽。

约6.5亿年前的南沱组杂砾岩”冰碛岩“

02壮观的冰川遗迹

大九湖地区保存了比较完好的更新世冰川地貌和冰碛物,早在年,景才瑞和傅爱民就报道了这里丰富多样的更新世冰川遗迹,如冰斗、“U”形谷、侧碛、角峰、刃脊和鼓丘等。

冰斗是由冰蚀作用造成的三面环山、后壁陡峻的闰圆形洼地,通常由雪线附近的雪蚀凹地演化而成,是冰川对凹地底部和斗壁进行旋转磨蚀、刻蚀和拔蚀的结果。大九湖内“一字号”至“九字号”的9个居民点,都是完好的冰斗形迹标本。

“U”形谷是流动冰川侵蚀沟谷而成的一种典型冰川地貌。谷的两侧通常有明显的谷肩,谷肩以下的谷壁陡直,谷底宽而平,整个山谷横剖面呈“U”字形,故得名;其纵剖面大致呈阶梯状。大九湖一带保存了完好的“U”形谷冰蚀地貌。

侧碛是冰川暂时稳定时期堆积在冰川两侧谷坡上的堆积物,由山坡崩落物和侧向侵蚀的岩石碎屑组成。由于堆积作用在冰川两侧一定位置连续进行,逐步加厚增高,常常形成侧碛堤。大九湖放牛湾“U”形谷北侧残存着一小段侧碛堤,呈阶梯状分布在小溪沟的右岸。

角峰和刃脊也是冰川侵蚀作用的结果。由于冰斗不断扩大和后退,山坡被极度刻蚀,两个相邻冰斗间残留的山脊变成狭窄而陡峻的刀刃状,称为刃脊。当山峰被三个以上的冰斗夹峙时,残留的顶峰往往形成突出的金字塔形或尖角状,即角峰。角峰和刃脊多分布于冰斗和冰蚀洼地的上部。地质学家在大九湖找到了9座保存完好的角峰, 的“猴王问天”景观就是一座典型的角峰;2号湖旁边可以看到刃脊。

鼓丘是在冰川底部形成的流线型岗丘。冰川前进过程中,底部砾泥物质翻越凸起的基岩后,由于冰川搬运能力减弱,砾泥物质便在基岩背冰面堆积下来。鼓丘往往由一个基岩核心和冰砾泥堆积物组成,高度一般数米至数十米,迎冰面陡,背冰面缓。大九湖盆地周围已发现20多个鼓丘。

古城组杂砾岩“冰碛岩”和大塘坡组黑色页岩

03湿地之水天上来

大九湖湿地海拔1,~1,米;环绕四周的群山海拔2,~2,米, 点海拔2,.8米。“高高在上”的大九湖盆地没有得到任何外来河流的补给,这里的每一滴水都来自天然降水,是真正的“水从天上来”。天上能来多少水呢?这就要看大九湖有什么样的气候特点了。

大九湖盆地处于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北纬25℃~35℃的大广大地区,主要气候特点是春暖秋凉,夏热冬寒,四季分明。大九湖盆地由于海拔高且处于群山环抱中,这里的气候又有独特之处,主要是冷和湿。

夏季的大九湖温暖湿润,最热月平均气温18.8℃;冬季严寒而漫长,最冷月平均气温-4.9℃,年平均气温只有7.4℃。这里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4毫米, 年降雨量可达3,毫米;每年平均有—天有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相对湿度在80%以上,蒸发量小。

这种冷湿气候是独特的亚高山湿地沼泽能够在大九湖形成和发育的基本条件。因此,大九湖湿地常年云雾缭绕,水丰草美,成为重要而稳定的水源地。

大九湖“水分江汉”示意图

此外,大九湖盆地内的落水洞和地下暗河等喀斯特构造十分发育。目前已查明有47处洞群,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和山前地带,北侧最多,形成落水洞群。有些低位的落水洞常年有水注入,高位的落水洞只在发生洪水时才排泄水流。

对于大九湖湿地来说,漏斗般的洞群是不可或缺的“泄洪渠”和“安全阀”,能有效调节湿地水量,稳定沼泽水面,保证盆地内不会水量暴涨,泛滥成灾。

对于黑水河、九灯河等周边大大小小的地表水和湿地沼泽来说,经由“秘密暗道”从大九湖排出的水则是稳定而重要的补给甚至源头,其中就包括奇妙的“水分江汉”。

04“水分江汉”的秘密

“水分江汉”是大九湖湿地公园里最奇妙的水文地质景观。其中的“水”就是大九湖的水,“江”和“汉”分指长江和汉水,“分”就是分水岭分开两个水域的意思。

分水岭,顾名思义,就是将两个相邻流域分隔开的山岭或高地。俗话说:水往低处流。分水岭必须地势高,才能把河流或水体分隔开。所以在自然界中,能成为分水岭的通常是山岭或高原。但是在大九湖,承担分水岭之责的却是湖泊。

湖泊是怎样成为分水岭的?这还得从大九湖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特点说起。

长江和汉水两大系的分界

大九湖湿地公园西北部的栈道旁有一块刻着“水分江汉”四个红色大字的石碑,这里就是长江和汉水两大系的分界处。然而放眼四望,石碑后是一道不高的山坡,无论山坡还是周围的植被都没有什么特别。原来,在石碑南面的山脚下,大九湖的水经溶洞暗河流出后与大宁河汇合,再流向长江;在石碑的北面,湖水通过落水孔和地下暗河流入竹山县境内,汇入堵河,然后注入汉江。这就是“水分江汉”,原本难分彼此的一湖碧水,就在这里悄然分手,从此天各一方。

南侧的长江源深处地下,我们自然无法亲见。正当我们颇感失望、心有不甘之际,同行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顾延生老师告诉我们,往前走就能看到北侧的汉水源。我们大喜过望,沿栈道继续前行。转个弯,一块写着“堵河源”红色大字的木牌赫然在目,旁边还有一片不大的水面,自然就是堵河源了。

大九湖“水分江汉”示意图

这里是大九湖盆地的 洼处,盆地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向这里汇集。这片不大的水面实际上是大九湖 的一个落水洞,水面呈椭圆形,长轴28米,短轴25米,深8米;岸边植被茂密,岸坡平缓,很像一个人工池塘。稍陡的一岸是入水口,宽而浅的水流沿斜坡昼夜不停地汩汩注入,水声哗哗,水面微澜,让人不禁担心:这一方小小水塘怎么容纳得下?

其实你大可放心。别看水面不大,它却是货真价实的无底洞,连通的地下暗河日夜不停地向外排水,汇入堵河。水的持续排出与注入达成了一种动态平衡,使水位能保持基本稳定,既不会暴涨外溢,也不会干涸断流。

你看,有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加上特殊的地形和地质构造的“护佑”,再有地下暗河、落水洞等喀斯特构造帮助“暗度陈仓”,“水分江汉”的奇观才能如此从容不迫、不着痕迹。

堵河源,大九湖 的落水洞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名句:“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然而在相隔几十甚至几百千米的长江和汉江,你随手掬起的一捧水,真有可能来自同一个故乡——大九湖。

盛夏的大九湖湿地公园(王永栋供图)

05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地

堵河是汉江 的支流,有西、南两源。西源发自四川与陕西交界处的大巴山东南麓;南源发源于大九湖,由这里的水通过落水孔和地下暗河汇流而成。两源在湖北省竹山县的两河口汇合,此后称为堵河。堵河继续向东北蜿蜒奔流,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的堵河口汇入汉江,最终流入丹江口水库。

说到丹江口水库,不少读者自然会想到 的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处于汉江中上游,是亚洲 大人工淡水湖,也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自年12月12日开始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省市的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

如上文所说,堵河是汉江的 支流,因此,作为堵河源头的大九湖自然就成为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可是,汉江之源不只有堵河,丹江口水库更是多条江河汇合的结果,作为堵河源的大九湖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究竟有多重要?一个基于测算结果的形象比喻也许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今天北京人和天津人每喝的10杯水中,就有1杯来自大九湖。由此不难理解保护大九湖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大九湖地处堵河上游,这里的森林植被和沼泽植被对于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重要作用。大九湖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堵河的水质,进而影响汉江的水质,因此,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持续恢复和不断改善湿地生态系统,就是为汉江中游建立生态保护屏障,为南水北调工程和北方广大人民群众用水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盛夏的大九湖湿地公园(王永栋供图)

此外,大九湖湿地及其所处的神农架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华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保护地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已将神农架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九湖湿地恰好位于中国候鸟南北迁徙的中线通道上,每年都有大量候鸟在此停歇、觅食,经过短暂的养精蓄锐后,它们还要继续前往温暖的越冬地或赶赴北方的繁殖地。因此,保护大九湖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对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北京自然博物馆

本文转自大自然杂志









































治疗白癜风 医院
怎么样才能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koucaoa.com/dcyx/33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