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酒一杯家万里,闻香寻得酿酒人酒围

治白癜风海口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zg/161214/5116386.html

从前韩岭就流传百年隐侠孔宪华与“上酒坊”武举兄弟行侠仗义的老故事,不知道武举人的“上酒坊”卖不卖好酒?(即兄弟登科墙门)

不过到今天土生土长的韩岭人依然保留着秋冬酿酒的传统。今天不妨坐下打碗米酒来唠一唠。

白药非药

大家知不知道宁波民间有一种酿酒原料称白药。现在人酿酒都用酒曲,但是在韩岭过去酿酒用的就是这即将失传的白药。

白药是什么药?事实上,此药非彼药。

白药/蓼曲

白药又叫做蓼曲,是用农历八九月间山谷溪边一种宁波农村有一种叫小蓼(水蓼)的植物结籽叶作为原料的。那为什么称药呢?想必是因为辛辣蓼草还是一味能解*好中药。

自制白药是将小蓼的叶、茎、籽采摘洗净,用小捣臼捣碎研出中辣辣的汁,将汁滗出与米粉等搅拌均匀,用手搓成团状,放在垫好稻草的白篮上,放在通风阴凉处。

大约一周后,白药表层就会长出一层白白的毛绒绒的酵母菌,从前农村叫“白药出毛”。如今酿酒而随着建设加快,蓼草越来越难找,白药也就渐渐少了。

酿酒

唐代诗人罗隐《姑苏城南湖陪曹使君游》诗云“水蓼花红稻穗*”,说得不就是秋冬最动人的场景吗?

稻米熟了,仓里储满了粮食,恰好制作白药的蓼花也到了收成的时候,各家各户不就要酿酒了吗?农村酿酒讲究“冬时冬酿”,每年立冬都是 的时节。

自家的白糯米用韩岭的山水浸润,几天后将浸过水的糯米上蒸笼,米要熟而不烂。接着将糯米淋水,回笼蒸一会摊晒。这时候做好的白药也就派上用场了,把它和糯米拌均匀后就用放入大缸。

细心的还要“搭窝”,意思是将糯米排成倒扣的喇叭形便于透气。之后,在上面覆盖着一层薄膜,摆放于存放粮食的屋内,然后耐心等待缓慢发酵。

等待的时间是漫长而又充满惊喜的,日子到了当你打开盛满乳白色的米与酒的酒缸,舀上一竹勺,满室醇香,闻之则醉。

缸底还不时因发酵咕噜吐出气泡,就像在说甜香绵柔的米酒好了。只要用竹篮滤去酒糟,最古老最原生态的阿拉老酒就可以贪杯了。

古人自矜千杯不醉,不就因于此吗?用白药酿成的米酒甜味中带着淡淡的辣,那是来自草木的清味。因为蓼草的缘故,听说还能去水肿治痢疾。

蒸酒

米酒虽然成了,但是男人们绝不会满足于此,这时候这些诱人的米酒就要成为新酒的原料。

沥酒

大桶大桶的米酒被沥出来倒入蒸馏的器具内,大把大把的柴火被送入旺火中。

一滴滴白酒就在大把大把原料的“舍生取义”中蒸馏出来,酒色透明而醇香,宁波人习惯称之为“烧酒”。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乡里乡亲闻着酒香奔走而来。

“真真被香死了,要不卖罢我几斤?”

本来酿酒的目的不为赚钱,为的是邻里乡里做点你来我往尝尝一个季节的鲜,辛苦的制酒人毫不皱眉地应下了。

“火烧噶旺,要不帮我烤烤番薯?”也应下了。

烤番薯

一群人就围在炉火前,糯米的醇香和红薯的焦香,在烟雾里萦绕,斜斜地透过瓦檐,飘荡于韩岭的大街小巷。

今日韩岭

#韩岭·制酒#

版权作者:韩岭小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koucaoa.com/dcyx/10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