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日本大蠊

发现:年5月至6月期间连续几个夜晚于杭州市西溪湿地东北方向木桥边及邻近柳树树干上检出蟑螂数只,笔者采取离心管倒扣捕获,经查阅资料,形态对比,初步判断为雄性日本大蠊(未见雌虫)。至此,杭州乃至浙江省首次检出日本大蠊(经查对文献,未见相关记录)。

分析:由于年G20期间,西溪湿地改造,木桥为此期间建设,加上建桥前几年未曾发现,因此该大蠊极有可能木材携带入侵。

声明:此发现仅代表个人观点,若有相关文献报道或经专家研判确定,以报道或研判结果为准。

日本大蠊(Periplanetajaponica)原产于日本,在日本被称作为大和蟑螂,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蜚蠊目蜚蠊科大蠊属。

成虫:在大蠊属中,属体型较小者,体长20-25mm,深褐、黑褐色,稍有光泽。雄虫的前胸背板前窄后宽略呈三角形,背面有不规则的浅凹陷,雌虫的前胸背板宽大中央具有锚状纹。雌虫翅长,超过腹端,雌虫翅不发达,仅伸达不到腹部之半。

卵鞘:近似美洲大蠊,长9mm、宽4mm、厚3mm,呈钱包装,卵鞘为草质。刚产的卵鞘红褐色。30min左右变为深褐色。雌虫将卵鞘产于室内隐蔽处,或室外环境草垛、墙缝等处,并用粘液将其固定。产卵鞘数13-14个,每卵鞘含卵16个。

若虫:刚孵出若虫为白色,60min后变成红褐色,幼小若虫通常一致暗黑色,长大的若虫的前胸背板后侧缘有一色泽较淡的区域。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日本、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我国主要分布东北辽宁、吉林和华北北京、天津、河北,而山东、银川、上海、西安、湖北、湖南、广西、浙江天目山、江西庐山等有采集或记载,有从北向南扩展的趋势。

生活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若虫、成虫三期。

卵期:温度28℃、相对湿度60-80%条件下,卵鞘平均33.5d,正常卵富于弹性而饱满,孵化率约30%。

若虫期:平均天,经8次蜕皮。若虫耐饥性较强,对水的需求高于对事物的需求,龄期越低对水的需求越大。

成虫:末龄若虫羽化成虫,刚开始白色,1-4h后由白色变为褐色,寿命2-7个月,成虫为繁殖期。

食性:杂食,食谱广,喜欢含淀粉和糖类的食物。

栖息:阴暗、温暖、潮湿、多缝隙场所,室内喜欢栖息居民平房,室外喜欢栖息菜窖、船舶等,侵害部位最多的是厨房、餐车、暖气沟。由于北方近年高楼大厦替代平房,冰箱冰柜替代菜窖,居民区日本大蠊种群密度逐渐衰退。

耐寒:日本大蠊分布于气温较低的温带地带,相比其它种类蟑螂,耐寒性较强,因此华北、东北也多见于室外环境。

耐饥:同若虫相同,成虫对水的需求胜于食物。蟑螂存活时间,在有水无食物的条件远大于有食物无水的条件。

昼伏夜出:喜暗怕光,群居,夜晚活动,有较强疾走习性,具一定飞行能力,一般19时开始活动,22时至次日2时最活跃,5时以后全部隐藏,黑暗处白天有少量活动。

季节消长:北方一般4月出现,5月上升,6月高峰,7月下降(老成虫死亡),8月高峰(新若虫孵化),9月下降,10月逐渐进入越冬状态。

越冬:以若虫形态越冬为主,成虫和卵鞘形态较少。越冬场所:厨房墙缝、地板下方等阴暗潮湿场所。

堵洞摸缝,减少室外入侵和栖息空间;

清除垃圾,管好食物,关好水源,减少蟑螂食源和水源;

查找卵鞘,并将查出的卵鞘碾碎或焚烧;

滞留喷洒,药剂剂型选择可湿性粉剂、微胶囊悬浮剂针对发生区滞留喷洒,建议尽可能减少喷药区域范围;

撒布粉剂,干燥区使用,避免潮湿环境使用;

烟剂和ULV喷洒,在室内可用烟剂及ULV喷洒,其中ULV喷洒不作为主要的灭蟑措施,但多次现场观察,ULV喷洒对大蠊属蟑螂有一定的杀灭效果;

投放*饵:相比小蠊属,对大蠊采取*饵控制,可适当增加*饵投放量,确保灭蟑*饵的量充分,且布放位置尽可能到位;

由于日本大蠊有室外栖息活动情况,故消灭蟑螂时应注意室外环境杂物堆及墙缝等部位蟑螂的检查和防制。

褐斑大蠊

广纹小蠊

京都亚洲蠊

澳洲大蠊

虫虫特工









































白癜风是怎么回事
北京医院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koucaoa.com/dczy/46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