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道炎,事半功倍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其典型症状为烧心和反酸。

1、明确诊断靠西医

(1)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典型症状是烧心和反酸。可伴有有胸骨后疼痛、嗳气、恶心、早饱、上腹胀或者隐痛。此外,表现为食管外症状,如经常咽部不利、声音嘶哑、鼻咽部不适、慢性咳嗽,甚至出现哮喘症状,但是按咽炎、喉炎、鼻炎、咳嗽、哮喘治疗,症状不能控制。

(2)检查手段:①电子胃镜检查:包括放大内镜、激光共聚焦内镜、食管粘膜组织活检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反流性食管炎的可靠方法;②食管测压:可以帮助明确反流性食管炎是否有动力异常,为针对用药提供依据;③食管内动态pH检测:是了解是否有真的酸反流的必要手段,从而指导临床医生针对用药。

治疗以改变生活方式、抑酸、促动力药及手术等为主要原则,临床疗效肯定。常见方法如下:

(1)一般治疗:包括避免饮用咖啡、浓茶以及酸辣油腻食物,降低体重,夜间睡眠时抬高床头,保持乐观心态,保持正常的饮食睡眠规律。此点对于症状的控制有重要的意义。

(2)药物治疗:① 抑酸分泌药:主要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拉索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一般服药4-8周后,再酌情改为按需服药(指有症状时临时服药,平时不服药)。此类药物长期服药安全性良好。

②促动力抗反流药物:此类药物单用或者配合质子泵抑制剂对本病的治疗有效。相关药物有吗叮啉、莫沙必利、伊托必利以及匹维溴铵。

③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达喜、复方铝镁加混悬液,既能直接覆盖保护食管粘膜,又能提高其防御能力,促进受损粘膜修复,从而减轻临床症状。

④抗焦虑抑郁药:对于常规治疗无效,或者合并明显的心理和精神障碍表现时,可以考虑加用此类药物。

(3)手术治疗: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有效,但是由于药物过敏或者不能长期服药时,或者以上治疗不能控制症状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3、中医治疗有特色

西医治疗作为为“标准”治疗,也存在以下问题:

(1)药物治疗短期疗效肯定,但很多病人需要长期服药,由此带来的风险很难评估;即便手术治疗也存在复发的可能;

(2)即便短期治疗,也有部分病人无效,有的服药后症状反而加重。

本病在改革开放以前并不常见,近20年来发病率则明显上升,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究其原因,与违背我国文化传统不无关系。一方面,社会压力猛增,生活节奏过快,使得人们精神心理发生明显偏差,不能冷静看待与处理日常事务;另一方面,饮食结构西方化,生活规律随意化,过分优裕的物质生活,又使得人们身体健康状况,尤其是调节能力明显下降。二者结合,可能是导致胃食管反流病发病增多的主要原因。

临床观察亦可以证实:所有的病人主诉都有情绪波动、饮食不节和生活不规律之诱因,大多营养过剩,工作生活压力过大,心情都非常焦急,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处于焦虑抑郁状态;而经过对其进行生活指导,患者在积极调整生活饮食心态之后,症状很快明显减轻,甚至控制,很多病人从此很少再发。

与西医不同,传统中医诊病时,除了重视对主症烧心反酸的仔细询问,更加重视对人的全身症状舌脉的诊察。

临床观察:胃食管反流病虽以烧心反酸为主症,但往往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食欲减退、进食减少、失眠、精神情绪心理异常,乃至怕冷怕热、汗出、口渴、头晕、疲乏、便秘或腹泻,舌象脉象表现在个体病人也各不相同。这些所谓的“兼症”,看似与本病无关,其中着实反映出人体内部脏腑出现的病理变化;也就是说,“兼症”的背后所隐藏的恰恰是本病的“发病根源”,而反酸烧心仅仅是本病在食管的局部表现,是本病全部表现的一部分。也只有针对人体脏腑功能失调这一“发病根源”进行治疗,才可能从根本上治愈本病。

正是立足于这一认识,所以中医治疗也针对烧心和反酸,但更重视对引起消化道动力障碍的诱因,如饮食不节、情绪波动、精神心理紧张、失眠等进行治疗,也就是说,中医更重视对患者的全身症状进行调治。通过对主症、兼症的综合“辨证”,得出一个核心的“病机”,制定针对性的“大法”,开出个体化的中医“处方”,即中医独具特色的“辨证论治”,就能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对于西医过分







































白癜风诚信医疗
卡介苗接种成功图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koucaoa.com/dczy/32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