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义乌商人用一根吸管征服了全世界

-您一天能生产几万根吸管啊?

-1亿万根吧。

来源

天生佼佼者

最近有朋友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不禁想到了这14个字“利大量小,利不大;利小量大,利不小”。

一次出差,公司破天荒给他配了头等舱,他很兴奋,拿出自己公司产的手机准备拍照留念。

旁边一位貌不惊人、50来岁的先生认出了他的手机,于是俩人一番攀谈。

交谈中得知这位先生是做吸管生意的,喝饮料用的那种塑料吸管,平均卖根才能赚几分钱。当时那位朋友内心的想法是,您这卖多少吸管才能坐得起头等舱,烧包啊。

于是弱弱地问了一下,您一天能生产几万根吸管啊?

答案是,平均每天能生产1亿万根吧!!!!!!

那位朋友惊到了。

“全中国四分之三的吸管都是我生产的!”

一根小小的吸管,他生生用二十多年时间,做到全球超过三成的市场份额,毛利%、净利22%,拥有占全球2/3的吸管专利,全球吸管行业标准是他的公司主导发布的。

01

收过鸡毛、做过铁匠……

义乌“末代货郎”选中不起眼的吸管

他是楼仲平,义乌人,他没有百亿身家,富豪榜上更看不到他的影子,公认的“吸管大王”,卖了27年吸管,现在每年光卖吸管的收入就接近2亿元。

单论赚钱能力,在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里就能挖出一堆年赚2亿元的公司来,但“大佬”的称呼,他当之无愧。

虽然听起来有点俗套,楼仲平也有一段从乡村穷苦人家到取得辉煌成功的人生经历。

年,楼仲平初中还没毕业就开始每天跟着父亲挑担子走街串巷,摇着拨浪鼓做“鸡毛换糖”的生意。

也是从那年开始,义乌的货郎担逐渐消失,楼仲平成了“末代货郎”。

此后15年里,他收过废品、干过铁匠、搞过养殖、做过倒爷……前后干过三四十个行当,但没有一个做得长。

年,他回到义乌,赶上义乌第四代小商品市场“篁园市场”刚建成,他拿到了一个日用百货摊位,做日用百货的代销,其中就包括塑料吸管。

先期,楼仲平从广东、福建一带买回吸管在义乌销售,后期开始替义乌大部分工厂生产的吸管代理销售,生意越来越好,跟风的人也越来越多。

年3月,楼仲平花5万元买下了一套旧的半自动吸管生产线,利用自己手里积累的客户资源,开始自己生产销售吸管。

义乌商人因为“不以利小而不为”的从商态度和善于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商机,被称为“蚂蚁商人”,楼仲平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02

决定命运的三个最重要决定,

1根吸管竟卖8元钱

? 决定:吸管也要有品牌

楼仲平的工厂发展迅速,很多义乌商人也跟风办厂,吸管厂数量暴增十几倍。

当时所有吸管厂家都没有正式的品牌和商标,更没有品牌意识和观念,但却不约而同地都在用着一种印着一男一女两个儿童头像的包装。

楼仲平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机会。年8月,他拿着这种包装,跑到义乌市工商局咨询,包装上的小孩图案到底算不算商标?有没有人注册?

得到的回答是,“这个肯定是商标,肯定有人注册了”。

楼仲平不死心,花了元查询费,强烈要求在商标系统里查询一下,到底有没有被注册。

查询结果是,真的没有人注册。于是楼仲平立刻揣着元钱跑去注册,文字名称定为“双童”。

96年8月,“双童”商标申请通过,97年底正式下发证书,成为整个义乌的第17个商标。

楼仲平紧接着在地方大报上发表知识产权声明,要求同行企业立即停止使用。效果不明显,楼仲平就逐个走访。

最终,同行放弃使用“双童”。不过很快,义乌又跟风冒出了20多个吸管品牌。

?第二决定:抓小放大

创立之初,楼仲平很快就发展出沃尔玛、K-MART、DollarTree等一众欧美大客户,自身规模也在快速膨胀,还安全度过了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每年的订单量也在翻番增长,外贸比例一度超过90%。

还有一个可以辐射整个欧洲的经销商,一笔订单可以让双童所有生产线开足马力干上三四个月才行。

但是利润增长与规模的扩大不同步,一度停滞;生产成本遇到瓶颈;同行大打价格战。请加







































白癜风哪看的好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koucaoa.com/dczy/25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