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改革工作动态3篇省卫健委bul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四招”推动大健康产业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

年,省卫生健康委(省大健康办)坚决落实《贵州省产业大招商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年)》有关部署,以把大健康产业培育成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为目标,推动大健康产业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

一是建立机制。省卫生健康委*组书记、主任任“双组长”负总责,厅级领导干部任副组长负责联系市州及分管职责范围内健康产业的工作机制;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组建工作专班,定期研究、定期谋划、定期招商,全面协调大健康产业发展相关事宜。年,通过召开委*组会、主任办公会、专题会共17次研究部署产业招商工作,牵头召开联席会议12次及以上。

二是招商推介。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健康平台,围绕贵州“医养健管游食”六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治优势、先天优势、后发优势、基础优势,紧盯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产业转移契机,广泛开展健康产业链招商推介。年,省卫生健康委(省大健康办)组织相关部门分别在上海、广州等地举办“贵州省大健康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余家优强企业积极参加推介会,共引进38家优强企业,优选、贮备涵盖“医养健管游食”产业项目个、拟引资金额.4亿元。赴省外招商17次,签约项目个,签约总投资.72亿元;到位资金.88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63%。

三是监测评估。对全省大健康产业项目建设推进工作实行月调度、季分析,全面监测、动态跟踪,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对全省9个市(州)、32个成员单位大健康招商引资开展绩效评估,积极推动大健康产业实现跨界融合、高位嫁接取得成效。

四是强化服务。认真落实打造“贵人服务”品牌建设国内 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全年公布“全省通办”事项清单(第二批)52个大项、个子项,对2家独立设置的血液透析中心颁发执业许可、14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开展校验,卫生健康系统*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题组供稿)惠水“三管齐下”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惠水紧扣“平等、参与、共享”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宗旨,从强化民生保障、激发内生动力、注重智志双扶三方面下功夫,有序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强化民生保障,防止残疾人返贫致贫。出台《惠水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细则》,落实48名残疾儿童在贵阳妇幼保健院、医院、医院等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以康复托养纾民困。以“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残疾人为重点, 落实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等保障*策,确保残疾人稳定脱贫。年,全县“三类人员”中的残疾人共85人已全部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共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87万元,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5万元,发放轮椅、助听器等辅具台(只),完成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40户。建成明田街道和谐、龙泉等5个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创建省级易地扶贫搬迁残疾人综合服务示范安置区1个、省级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站1个。二是激发内生动力,帮助残疾人自力更生。聚焦残疾人增收创收总目标,依托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专业组织和市场主体,建成覆盖城乡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残疾人提供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服务,为创业残疾人提供创业资金、基地示范、养殖技术培训、市场销路等一条龙服务,提高残疾人家庭经济收入。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班3期,共培训残疾人名,安置就业残疾人人。帮助残疾人刘开林创办的贵州柳亥林峰业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养殖规模和经济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年创收多万元,带动12名残疾人就业。三是注重志智双扶,重塑残疾人生活信心。完善特殊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落实残疾学生教育资助*策,形成轻度随班就读、中度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重度送教上门的模式,全县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6%以上。强化“志智双扶”,把残疾人文化服务深度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在县公共图书馆建立盲人阅览室,配备盲文图书及阅读设备。通过“助残日”“爱耳日”“法制安全日”等节日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和安全防范教育,举行“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残疾人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等。年,为15名残疾儿童争取到每人元的彩票公益助学金,为11名残疾大学新生申报年“圆梦大学·励志成才”阳光助学项目,残疾人罗锦彪在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上男子米自由泳决赛中摘得银牌。(惠水县委改革办供稿)望谟县“五园”同建助推乡村振兴开新局近年来,望谟县紧扣乡村振兴目标要求,探索果园、茶园、菜园、家园、乐园“五园”同建新模式,协同推进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环境治理、文明创建等工作,助推乡村振兴开新局。一是扩规模,建优势果园。充分利用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两江一河”区位优势,打破乡镇行*区划界线,科学规划发展芒果、百香果、火龙果等热作水果产业,打造精品水果产业园。大力推广“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统一规划地块、水果品种、技术标准,确保种植规模化、规范化。利用水果的品质优势和市场空档期,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联合发力,提升种植效益。目前,全县形成20万亩精品水果种植产业园,完成无公害水果产地认证11个。望谟板栗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二是树品牌,建特色茶园。投资2.9亿元在郊纳镇建设茶园基地,引进福建正山堂集团、贵州王母铁红茶叶开发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在郊纳镇建设大型综合茶叶加工厂和3个小型加工厂,初步形成茶叶生产、加工体系。通过在贵阳、重庆、成都、宁波等地开设形象店、设置茶专柜和参加各级茶赛事活动,提升八步紫茶的影响力。目前,共流转各类土地种植八步紫茶2.06万亩。年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首次授予“中国紫茶之乡”称号,年荣获农业农村部颁发“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三是分区域,建梯次菜园。根据东西部高山、土地面积宽等特点,在石屯、打易等海拔相对较高的4个乡镇,规划种植葱、蒜等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好的类名优菜、野生菜。根据中部土山区地势平缓、无霜期长的特点,在乐旺、大观等海拔适中的4个乡镇,规划连片种植竹笋类、果用类等产出量高、市场需求大的夏秋蔬菜。根据热河谷地区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等特点,在桑郎、昂武等8个乡镇推广“菜—稻—菜”循环种植模式,规划种植西葫芦等25类生态蔬菜品种,构建形成早春蔬菜、延秋蔬菜、保冬蔬菜三大蔬菜产业带。目前,共规划种植各类蔬菜26万亩,产量37.5万吨,产值10.33亿元,户均增收1.9万元。四是重治理,建美丽家园。分民族特色类、小康示范类、文化旅游类、特色产业类、生态文明类五个类别,深入推进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等级。结合每户庭院布局,深入开展以整“五脏”、治“六乱”为重点的乡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引导农户对各自庭院进行靓化改建。同时,形成“户集中、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农村粪污遍地、杂草丛生等卫生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目前,先后投入余万元,对个村庄实施规划建设,成功打造了新屯、纳王、甘莱等20个庭院靓化示范村,全县建制村垃圾收集转运率达%。五是育新风,建文明乐园。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评议组织,以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依托道德讲堂等平台,由村两委*员干部、乡贤能人、文艺骨干等组成志愿服务队,开展文明家庭评选和大操大办等思想教育活动。宣传推广全县共识、**共担、干群共商、全民共建、成果共享的“五共”治理模式,重点在建章立制、创新方法上下功夫,实现乡村治理工作民主化、多元化、制度化、规范化。目前,共开展各类文明评选、宣传等活动场次,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余条,评选省级、州级、县级文明家庭24户、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28人。(望谟县委改革办供稿)??推荐阅读●贵州改革工作动态(3篇):玉屏县?台江县?荔波县●贵州改革工作动态(3篇):赤水市?钟山区?大方县●贵州改革工作动态(3篇):省生态环境厅?省医保局?省档案馆

来源:《贵州改革工作动态》年10期

《贵州改革工作动态》年11期

统筹:张烈烈

编审:代芹涟

微编:徐诗沅

“贵州改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koucaoa.com/dczy/104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