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至7月30日,利用休假的时间,我与妻随团进行了5日的草原之旅。这5日,看的多,感受自然也不少,现随笔记录几点,算是对5日草原之旅的纪念。
·最小
在我们这35人的旅游团中,有一道美丽的风景。这风景,是由85岁的老大爷、3岁的小姑娘绘制成的。人们常说,70不留宿,80不留座。可这年龄 的老大爷,不论是精气神还是力气头,不输我们这些中年人,爬山气不喘,游草原步履稳健,就像《香山红叶》中杨朔笔下的刘四大爷,让人心生敬意。最小的小姑娘,不论是旅行的兴趣还是自立的精神,也不输同团的青少年学生,不哭不闹,不娇不惯,让人心生爱怜。
这 与最小的旅行者, 的老当益壮,健步如飞;最小的活泼可爱,自强自立。我们到哪儿他们到哪儿,我们高歌他们高歌,我们欢呼他们欢呼,与我们同吃同住同行,欢声与笑语,洒满了一路,精神与气质,也让我们感怀了一路。
敖包·王爷·篝火
对于蒙古的风情,以前只在影视中看过,这次是真切的体验了一把。
敖包,以前是通过《敖包相会》这首歌知道的,在脑中形成的印象,认为敖包就是蒙古包,其实不然。因草原辽阔,牧民为了不迷失方向,在山顶或突起的山包上,放上石块或树枝以记路,其实就是路标。放的次数多了,就形成了石堆或树枝堆。后来,这石堆或树枝堆,就成了人们祭祀或青年男女相会的地方。站在锡林郭勒的敖包前,脑中回响着《敖包相会》的旋律,手中牵着妻子的手,心中荡漾着“你心上的人儿向我跑过来”的幸福。
中午,来到下榻的蒙古包,一下车,一男一女两个蒙古族青年站在车门,男的给我们每人敬上一碗马奶酒,要用无名指蘸三次酒,分别弹向天空、大地,最一次要在额头轻轻划过,然后把这一碗马奶酒喝下。女的则为我们每个人献上了一条洁白的哈达。
晚上,我们吃的是烤全羊,在吃之前,要举行隆重的“开羊”仪式。我与妻换上蒙古族的服装,我当王爷,妻扮王妃,走到台前,在主持人的主持下,我与妻用无名指蘸上马奶酒,虔诚地弹向天空敬天,感谢长生天赐给我们生命;再蘸酒,弹向大地,感谢草原孕育生灵;三蘸酒,轻轻划过自己的额头,感谢祖先。每敬一次都要喝上一碗酒。妻看着我,我望着妻,我们心怀敬意,做得认真,喝得痛快,引来同游者的阵阵笑声。同游的朋友给我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