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是朵朵藓,长得有些变形了。
图2、4是成熟的苔藓,孢子已经成熟。
图3是鼠尾藓,还是很年轻的样子。
爱做微景观的, 用朵朵藓了,
因为这东东,长得细密,
个子又不高,造型容易着呢。
朵朵藓:还让不让人活了
这盘朵朵藓,8月里采自楼下花园,
拿回来造型后,就 不活的,
可能是盘子里的土太浅了吧。
10月我从山里回来,
带回了一块长有小羽藓的石头,
再往盘里加些细沙,
太极图总算成了,不过品相太差。
凤尾藓:我从山中来,带着梳子草
凤尾藓,也有人叫地钱来着,
反正两者差别也不大,
我是从雅安周公山,连石带草搬回,
当时应是8月初的样子吧。
刚到家时的半月,品相还可以,
后来就慢慢地变差了,不过没死,
可能是晒了夏天的太阳吧,
最近长了不少小叶出来,真高兴,
附生的蕨草(梳子草)也新长很多叶。
大羽藓:来自蒲江官帽山的传奇
小羽藓在大自然中常见,
大的,却很难找,
这盘是从官帽山偶然采得的。
小羽藓的叶子象羽毛一样,
大的则更象雪花一样的纹理。
这盆是很成功的实验作品,
先用纱布将小碗包起来,
外面糊起泥土,将藓覆盖于上,
再倒扣在一个白色的盘子上,
顶上再种上几根铜钱草。
如此,造型很几何,
整体重量也很轻的,
养护起来也很简单,
就是浇水,盘边见水即可。
小羽藓:枯山水,加上点书法
选用细小几根的小羽藓,
天然地依附在小石头之上,
白沙则可以帮助它吸到水。
在院子里发现有些地钱,
采了一些回来贴在石头上,
看它能活多久吧,
也算杂交品种。
这朵朵藓,夏天晒了太阳,
差点全部死掉,现又长满新芽,
大家也会觉得品相有些奇特吧,
实话对你们说,基底是块竹碳。
是从熊猫基门口附近的小树林里找到的,
当时被数百只蚊子咬得我……
这盘是小羽藓作品,
品相本来很一盘的,
但配上一根铜钱草,
和一个10元钱的盆,
就很有感觉了。
两石头,一是洞石,一是半张钢铁侠的脸,
都种上铜钱草,再盖上朵朵藓,
加个日式料理的调味碟,
于是得了这两个小作品,
半个来月了,铜钱草又长出新枝。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