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出殡前有摔瓦盆的习俗,这是啥

怎样治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6185455.html

老话说:“十里一乡,百里一俗”。意思是不同的地方,存在不同的风俗习惯。大家说的乡音难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习俗传承着上一代留下的文化,对其进行传承是后人必须要去做的事情,但要“去其糟粕,留其精华”,这才是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最大化为己所用。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气候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气候就变得不一样了,出一千里后,就连习俗也不同了。

在很多农村,有这样一种习俗:出殡前“摔瓦盆”。关于这个习俗,到底有些什么讲究?老祖宗这样做,又是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摔瓦盆”的“瓦盆”究竟长什么样子?

被摔的瓦盆是一种很薄的陶制品,底是平的,口是圆的,直径大约13厘米,高度约8厘米。最特殊的是,它的底部有一个小孔,看起来和养花的小盆差不多。

虽然外形上差不多,但这个瓦盆属于丧葬品,所以一般情况下只有在丧葬用品店里才能买到。它还有两个更加专业的名字叫:“老盆”,“阴阳盆”。

因为农村里很多老人对逝去的人,都说是“老了”,也就是“死了”的意思。所以,叫“老盆”也是可以理解的。至于“阴阳盆”,则可以从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人死之后就会去阴间,活人生活的地方叫阳间,阴阳相隔,也就是这么个来历。

在有些地方,这个瓦盆还有别的用处。当亲朋好友都来吊丧时,祭奠用的酒水会洒得到处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瓦盆派上了用场。

把瓦盆里装上沙土,然后用白纸裱糊盆口,盆中央用一小撮稻草替代香烛。吊丧的人在祭酒时就可以直接倒在这个瓦盆里面,因为里面有沙土,所以会很快吸收掉水分,不至于把周围弄得很脏。

至于为什么会直接摔瓦盆,这还得从一个民间故事说起。

这个故事的大概情节是这样的:一个还不到五岁的孩子跟着后妈生活,好在这个后妈人品很好,虽然丈夫已经永远的离开了,但她却没有抛弃这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孩子。

即便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这个孩子她力所能及最好的待遇。为了方便孩子找吃的,她把做好的食物放在一个瓦盆里,孩子只要饿了就会去里面找吃的,每次都能心满意足的吃饱。

但好景不长,她毕竟是一个女人,在古代社会里,没有了丈夫,生活会变得异常艰辛。由于过度劳累,她病倒了,盆里再也没有了好吃的食物,孩子虽然已经长大了,但长时间的娇惯却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

由于病情加重,她撒手人寰,留下了这个孩子一个人孤零零的在世上。每当看到这个曾经装满食物的瓦盆,这个大孩子就会哭得像个泪人一般。

这样长此以往下去肯定不行,守着空瓦盆不仅会触物生情,更加悲伤,还很难成长起来,改不掉那懒病。

于是,好心的邻居们就商量着要把这个瓦盆给摔碎,断了这个孩子的念想。但却遭到了孩子的反对,因为这里面装满了母亲对孩子的爱。

转眼到了出殡的日子,这个孩子把瓦盆倒扣在头上,看着母亲的棺材哭得死去活来,最后直接晕了过去。

邻居们也趁此机会直接把这个瓦盆给摔碎,等孩子醒来后,就说是自己晕倒的时候摔碎掉了。

从此之后,只要谁家有长辈去世,为了表示孝心,就会在出殡时,摔一个瓦盆。

也就是说,出殡前有“摔瓦盆”的习俗,完全是为了尽孝道,是孝文化的一种传承。

至于有些什么讲究,最重要的当属摔瓦盆的这个人了。能有资格在出殡前摔瓦盆的人,一定是逝者的长子,也就是大儿子。

长子若不在了,就由长孙来代替。如果长子没有生儿育女,那就由次子来顶替。如果还有更特殊的情况,则按照继承权人的顺序来进行排列。

如果逝者是孤家寡人,那这个摔瓦盆的人就由同族中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来担当。因为这个摔瓦盆的人,会成为继承死者遗产的人选。

结语

在农村,长子摔瓦盆这个习俗很盛行,即便当下,也有一些偏远的农村还延续着这个习俗。

在丧葬文化中,摔瓦盆是对孝道的传承,更是孝文化的实质性呈现。不管算不算是陋习,都可以从中感受到老祖宗为了传达“孝道”而做出的努力。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koucaoa.com/dczy/128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