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案例网红冰淇淋小店开进校园这里的

白癫疯能吃枣子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121/6014442.html

?编者按?

REDITORSNOTE

游戏是儿童的日常生活,甚至可以说是超越了日常生活,成为儿童生命的组成部分。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将生活经验融入其中再从游戏中汲取知识,得到成长。儿童经常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之间反复转换角色,这种转换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游戏的发展,使得游戏不断演进、不断丰富。儿童把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和经验,以及先前在日常生活中留下的印象融合,成为游戏展开的基本条件。

充满欢声笑语的幼儿园里开了一家冰淇淋小店,这里的冰淇淋种类繁多,来往的客人对其赞不绝口。孩子们结合生活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这家冰淇淋小店经营的红红火火,到后来,孩子们已经不满足于店内售卖冰淇淋进而开展了快递业务……孩子们还能够带给我们哪些惊喜呢?更多的精彩需要读者从文中慢慢发掘。

(*注:案例选编自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幼儿园杨玲老师《小冰冰成长记》)

“田园小镇”地形开阔,环境优美,是园区新打造的户外场地。孩子们可以在其中种植蔬菜、养殖动物、探索沙水……尤其是“四季果林”区域,更是孩子们的乐园!在这里,他们观察发现、自由追逐、郊游野餐等,自主决定游戏内容,自主选择游戏材料与伙伴,玩得不亦乐乎。近来,随着天气的日渐炎热,孩子们在游戏中生成了名为“小冰冰”的冰淇淋主题游戏。从游戏的产生到游戏中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到游戏的发展创新,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不仅是简单的游戏参与者,更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阶段01

初具规模的冰淇淋店

?我想吃冰淇淋

生态区域一日游戏照常开始,今天太阳很大,天气比以往要热。我正在观察整体游戏情况,只见小宇满头大汗,吐着舌头朝我走来:“老师,今天太热了,我都要被晒成热狗了,好想吃冰淇淋啊!”听到小宇的话,附近的几个女生也围了过来,附和道:“就是,要是能吃块冰糕就好了。”小宇继续说道:“要是我们这里有卖冰淇淋的,生意肯定好得不得了。”其他几个女生听了,连忙建议:“我们去卖冰淇淋吧!”

说着几个孩子一起跑开,去搜寻材料了。这天游戏后的交流环节,小宇提问题,他们想卖冰淇淋,但是区域里没有合适的材料。看来孩子们对冰淇淋买卖的游戏很感兴趣,我们为什么不抓住这个机会,开展新的游戏呢?于是我们开始了冰淇淋买卖的游戏之旅。

?冰淇淋商店开卖啦

说到做冰淇淋,孩子们首先想到的是用黏土来捏。说干就干,但是刚捏几个,孩子们就发现了问题:黏土冰淇淋太小了,要是做大一点又很浪费黏土。看来用黏土捏的方法不太可行,得另谋出路。

于是我们发动家长,利用周末的时间继续寻找材料。这次孩子们有的带来了冰淇淋模具,有的带来了冰淇淋包装盒,还有人带来了家长手工制作的“冰淇淋”。这个冰淇淋是用硬纸卷成甜筒形状,再用黏土捏出上面的奶油部分。我们因此受到启发,利用彩纸做了很多的“甜筒”,游戏的时候,孩子们只需要利用黏土、花草、玉米须等其它材料在上面加上“奶油”就可以了。

终于,材料准备好了,孩子们将两个轮胎摞在一起,铺上一块板,再摆上各式冰淇淋,冰淇淋商店就开卖啦!

(用黏土捏的冰淇淋)

(冰淇淋模具)

(用纸做的创意冰淇淋)

(用纸做的创意冰淇淋)

阶段02

探索如何变成生意红火的冰淇淋店

冰淇淋商店终于开起来啦!本以为会大卖特卖,没想到生意惨淡,除了几个老板以外,几乎无人问津。到底怎么回事呢?小老板们在游戏后满脸疑惑。我了解情况后,启发到:“为什么人家的冰淇淋店生意那么好,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难道他们有什么秘诀?”于是孩子们开始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的冰淇淋店,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让冰淇淋立起来

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网红冰淇淋绝大部分都是经过精心陈列的,一看就很美味的样子,而我们的冰淇淋只是杂乱地堆在框子里,不仅没卖相,远处的人甚至不清楚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于是孩子们开始想办法让冰淇淋立起来,经过多次尝试,最终发现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将塑料玩具框倒扣过来,把冰淇淋插在框底的小洞洞里。

(现实冰淇淋陈列)

(孩子们想的办法)

?铺面升级

观察生活中的冰淇淋店,孩子们发现它们有一些相同点:漂亮的装修、醒目的招牌、特别的名字、 的整体效果。再看我们的摊位:仅用两个轮胎和一块木板便搭好了,看起来十分简陋……于是我们开始了铺面升级。首先是寻找适合的、大型一点的材料——小推车,用来扩大店铺;然后是经过商量,取一个中意的名字:小冰冰; 是设计招牌和制作招牌。

(孩子自己设计招牌)

(升级后的“小冰冰”)

?招揽生意

生活中的冰淇淋店不仅会在铺面装修、商品陈列方面下功夫,还会想各种办法来招揽生意,如:大声吆喝、商品试吃、礼物赠送等。我们也开始依葫芦画瓢。一个小老板站在店内大声喊:“快来买冰淇淋啊!又香又甜的冰淇淋啊!”一个老板则拿着冰淇淋到处去推销,还不时让人尝一尝。

经过一个周的努力,孩子们购买冰淇淋的频率变高了,冰淇淋商店的生意终于有了起色。

(络绎不绝的客人)

阶段03

冰淇淋店的扩张与游戏延伸

?出现代币

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我们发现孩子们不再满足于假想的凭空购买,小老板会在老师面前抱怨:“卖了这么多冰淇淋,一分钱都没有。”老师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启发孩子自己思考:“那怎么办呢?”之后有顾客上门时,小老板会在顾客说话之前先问:“你有钱没?买东西要给钱哦!”对方回答没有,小老板会马上提醒:“你去找几片树叶就可以当钱了。”

反复几次之后,大家都认可了树叶当钱的想法,纷纷找来树叶。小老板也开心地向老师炫耀:“看,我们赚了这么多钱!”我随手从框子里拿出一片树叶,问他们:“这是多少钱啊?你们这一大筐到底有多少钱呢?”小老板们都回答不上来,只好相互看看,不好意思地笑笑。

(向老师展示赚的钱)

?设计我们的游戏币

游戏结束后的分享交流环节,我拿出小老板的钱筐,提出了我的疑惑:“为什么小老板们赚了很多钱(树叶)却又说不清楚到底有多少钱?”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可能是钱太多了吧!”

“老板需要一个计算器来算钱。”

“老板的生意太好了,还没数钱。

“要不我们现在来帮忙数一数,算一算?”

在我的提议下,孩子们开始尝试数钱。这时争论又开始了:

“树叶上没有数字,怎么数呢?”

“一片树叶就当一块钱呗。”

“钱还有10块和块的。”

我继续问道:“那应该怎么区分块、10块还有1块的呢?”

“我们可以像真的钱一样,在上面写上数字。”

“玩游戏的时候还要带笔吗?”

“而且树叶要烂。”

最终我们决定用纸来设计、制作我们的游戏币。

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已经认识、了解过纸币,知道了纸币的特征,所以很快大家便完成了自己的设计,并且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了大家认为设计得 的两组方案,并进行了批量制作。

(孩子们设计的游戏币)

?计算与找零

增加游戏币后,我们的“小冰冰”更热闹了。一天,小宇正在卖力地吆喝着:“快来买啊,又香又甜的冰淇淋只要3块钱了!”这时,一个顾客拿着一张10元的游戏币让老板来一个冰淇淋,老板也干脆地接过钱,看了一眼,然后给了他一个冰淇淋。

顾客正准备走,我跟他搭话了:“这个冰淇淋明明卖3块,老板咋收了你10块钱啊?”顾客想了一下,然后对着小宇大声说道:“老板,我给你的是10块的!你还要找我钱!”“那你说我要找你多少钱?”“你是老板,该你自己算。”小顾客想了一下回答说。

这时,小宇向我投来了求救的目光,我摇摇头说:“小老板必须要学会自己算账才行!”旁边几个女生见小宇不会算,纷纷教他用数手指头的方法来算,在女生的帮忙下,小老板小宇终于把账算清楚了,顺利完成了这次交易活动。

(女生正在帮忙计算)

?增加饮料和外卖服务

随着游戏的继续开展,顾客们不再满足于冰淇淋,还提出了新的需求——奶茶。几个小老板便又开拓了新的业务——制作奶茶。他们分工合作,一人负责寻找原材料,一人负责打水,一人负责制作奶茶。

然后将花、草、掉落的果子等放进杯子,加入清水,一杯清新爽口的花果茶就制作完成;他们还在杯子里放入泥巴,搅拌均匀,一杯咖啡就完成了。商店名称也因为业务的拓展变成了“清凉一夏”,原来的“小冰冰”招牌则变成了他们的吸引顾客的一个形象展示。

商品种类和顾客的增加直接导致了商店人手的紧张。习惯了老板把冰淇淋拿到面前推销购买的小客人们依旧在各自的区域等待老板“送货上门”,甚至不停大声催促:“老板,我的冰淇淋呢!”这时,本来的小游客*柯雯主动向老板提出:“我去给你们送冰淇淋吧。”一来二去,*柯雯变成了专职的外卖配送员。

为此,我们老师还专门和大家一起了解了外卖配送员的工作流程、职业语言等,我们也为她准备了相应的工作装备。有了外卖配送员的加入,孩子们的游戏兴趣越发高涨,游戏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外卖配送员正在送餐)(外卖配送员正在送餐)教师反思

?游戏来源于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 的老师,各类游戏、活动要抓住幼儿兴趣才能吸引幼儿参与并且长久坚持。老师仅凭自己的想像,无法比孩子更准确地掌握孩子的兴趣。所以,老师要时刻站在幼儿的角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koucaoa.com/dczy/101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