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竹筢
筢(pa)是农耕时代的一件主要的生产生活工具。这个字是一个象形字,从这个字的组成就可以看到,它最初是由竹子制作而成的。将竹子篾成片,然后在其中一端弄成弯钩,把十几根组合起来勒好,用竹竿或者是木棍穿起来。后来,随着生活的发展,还出现了铁筢,制作方法是一样。铁筢的优点是不易断弯钩,抓着力更强。
筢的作用是将散落的植物叶子聚拢起来,既可以用于庭院清扫,也可以用于农作物收割后对田地杂物的清理。但对于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人来说,对筢最深的印象就是用筢去搂草。那个年代物资匮乏,不用说液化气,就是煤炭也很少见。到了冬天,农村取暖就靠烧点柴草。可那时候柴草也是紧缺物资。于是拾柴草取暖的任务就落在孩子们身上。
铁筢记得那时候每到周末,父母就让孩子们上野外去拾草。我们几个小伙伴们各自挎着一个提篮,拿着筢去野外搂草。到了野外,拖着筢在有草的地方来回走,等筢头上的草满了的时候,就褪下来放到提篮里,然后再继续搂。不要认为那时候坡里的草很多,其实那时候野外的草是很少的。有时候要是发现哪个地方草多,那真跟现在捡到钱似的一样高兴。
现在想想,搂草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手机。周末即使不出去搂草待在家里也很无聊,去搂草正好可以跟小伙伴一起玩耍。有时候我们在出去前就先从家里偷拿着火柴,到了野外搂会草,就点火取暖。有时候点火烧的草比搂到的草还要多。
铁筢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和三个叔兄弟一起去搂草,我们爬到一个扬水站上去玩,下的时候他不知道怎么的,刚下了两层阶梯就掉了下来,下面就是一根很粗的铁管,当时幸亏有棵树把他一挡,没有直接砸到铁管上去,要是砸上去估计得要命。不过就这他也当场休克了。那时候我们都还是小孩子,觉得闯了大祸了,我们当时不敢回家,商量着要跑到亲戚家的时候,他又恢复了知觉,我们也就没有跑,当时他要是不苏醒过来,我们跑了的话,不知道会发生多大的后果,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后怕。
搂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有时候回到农村,看到野外有那么多的野草,心里真实感慨万千,那个年代,我们为什么就那么穷呢。
竹筢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