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的金器一斗之内论乾坤

回看古代造物史,一种经典的器型或风格,必是在具有感染力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如宋代士大夫文化,其非凡的渗透力不光体现在文学、绘画、书法领域,对当时生活器具上的影响也非常深厚。宋人尚意,寓诗、寓书、寓画于器物中展现,虽物有材质功用之别,然朴质超隐的气质,皆可以源于同样的文化深处。

宋菊瓣金碗

宋瓜型錾唐草纹金盒

历代金器中,宋物可堪称为一道雅致的风景。上图的菊瓣金碗和瓜型金盒,皆出于两宋,造型极其简练唯美。当然,在这里很容易让人浮现宋瓷的身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金银器与瓷器的的互通交融历来是非常鲜活的,如河南出土的一种宋代白釉瓷酒具,其外表的纹样刻痕,与金银器中惯用的錾麻地效果非常相像,看的出来,可能是当时的工匠取用了金银器的錾痕肌理纹,而这样巧妙的借鉴效果,倒也是恰如其分,别开生面的。

一斗之内论乾坤

苍龙教子斗笠碗汪旺

此篇的缘起是金工艺术家汪旺的作品——苍龙教子斗笠碗。一斗之内论乾坤,一斗,意指此作品造型类似斗笠碗的形状。斗笠碗,亦称斗笠盌,始流行于唐宋,口面宽广、腹壁呈斜角、下为小圈足,如倒扣斗笠。唐宋斗茶文化兴起,此碗型应运而生。古人把优雅和精致在斗笠碗上发挥到了 ,可谓“大美至简”于此一斗中历久弥新。

宋定窑宝相纹斗笠碗

宋银质斗笠碗

茶人以斗笠碗衬托茶景,而汪旺的斗笠碗中又将立意如何?苍龙教子,是非常传统的儒家主题,在这样的典故下,作者怎样将自我创作的诉求溶于其中?想来这是所有承古创新的工艺人需要面临的语境。欲将于传统中生发,唯有思之而行践才能窥其踪迹。汪旺做为工艺人,我想这件作品也正是他给予这些思考的一次答卷吧。

苍龙教子斗笠碗(直径mm银镀金捶揲、錾花)

苍龙教子斗笠碗的制作历时一年有余,由碗面和碗身两部分焊接而成。碗面看似再熟悉不过的龙纹,如仔细端详,其丰富的细节却蕴含着诸多玄机。我们把他与龙纹的古代金银器做以下比较:

明万历錾云龙纹金粉盒(局部)

此金粉盒,是万历年间的物件,构图非常饱满,线条纹样通篇满錾,呈现平面的装饰效果。而斗笠碗的纹样,就更趋于简洁,在造型上用概括抽象的手法对龙进行提炼,对麟、爪等特征甚至做了隐藏的处理。

清代龙纹银盖盒(局部)

左图为清代龙纹银盖盒,以线条錾刻为主,龙形略呈浮雕,构图繁复,造型工整。我们再看斗笠碗,是以浮雕的面代替以线画形的传统方法,构图大面积运用留白,造型隐于流畅的转折起伏之间。

器物给人的感受,其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过也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试着解读:其一、构思。龙纹排布不拘泥于传统,构图上采用至简的手法,在恰当的保留主题特征下,用绘画的语言大面积留白,营造了如云雨间的苍龙遨游之境,比起满铺的云纹,他倒是更多了一份天际间的宽广。其二、器型。斗笠碗,碗形高雅简静,以器型之简,承托了神话典故的幽远神秘。其三、工艺。付诸新的工艺尝试,其中尤以錾刻和捶揲技法最为明显,各种制作手法互为交错,虚实中呈现了丰富的肌理美感。

苍龙教子斗笠碗,是金工艺术家汪旺于年创作的,选择“苍龙教子”的主题,它透露的是对父子“传承”的一种回顾,于个体间是父子,于历史中就是我们的传统了。承古创新的答卷对于人类来讲,是一个 的话题,对于“传统”二字,究竟我们要在意什么,身在其中的每个人,我想都应该有自己的感触才为正常。可能有些人取了传统的形,有些人借了传统的意,得了传统的神那当是幸事了。不过对于过往的经典,至少需要我们认真去回望,并抱有勇敢而细腻的心,让传承这件事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以上文字和艺术家图片版权归隐心堂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与我们联系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哪家医院
CCTV品牌影响力采访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koucaoa.com/dcyx/29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