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15年的建造节与如今的有所不同,使用的材料是纸板,但是基本的原理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哦~我们有幸请到了大四的林佳鸿的学长,快来听听老学长记忆里的建构那些事~
建构整个的流程其他同学已经讲得很详细了,作为“年代久远”的大四学长学姐,就分享一些感受和注意事项吧。
01
谈谈感受
首先,我觉得建构跟我们平时做设计不一样。建筑设计是你去思考一个空间,因此我们就忽视了材料的选择。比如画图的时候,su里的草模、白模都是不考虑材质的。
而建构是从一个材料开始思考。这就像我们大三的时候,张蔚老师带我们做博物馆设计,她就是从材料出发,让我们选一种材料去做一个博物馆。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思考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包括梁柱截面怎么做、排水怎么处理。深入研究之后你会发现每个构件都不只有一个功能,所以要让各种构件形成一个整体。
回到这种小规模的建构,道理其实也是一样的。比较重要的是要形成一体的界面或者说是强调连接的感觉;除此之外,可以挖掘一些反常规的、材料本身可能不具备的特点、形态。
02
方案介绍
建构的整个过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
首先按照基地尺寸进行一个大概的方案设计,我们是三个人一组,每人出一个方案,然后选出一个方案进行深化。后来合并为八人组,并对方案进行不断的深化。
按照要求,整个建构作品放在一个3*6m的场地里,我们最终的方案就是以一个三边搭界的结构为基础,慢慢转换成完整的结构,形成一个不断变化的序列。
两品之间用一个构件去衔接,形成固定形状的骨架,然后把整个倒扣过来,再把两边拉起来,其实 形成的就是一个经过倾斜变形的三棱柱。顶部经过特殊的处理,从外向内空间慢慢变小。整体做得比较高,所以也不会有压抑感。
方案确定之后,就要考虑实际操作的问题了。经验告诉我们,理想和现实还是有一定差距的,SU毕竟与现实不太一样,要根据需要灵活地调整方案。
我们最早的方案是一个弧线的,也就是说要把每一个构件在su上画出来,不然 可能会和不上。这个方法不管是听起来还是做起来都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我们把每个构件的尺寸稍微放大,让它可以去适应骨架,形成一个自然的曲面。
在方案设计阶段,我们预想的构件数量是六片,但是构件尺寸变大了,它扭转的面也会更大, 经过优化加到八九块。
虽然听起来好像很复杂,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 比较可取的就是 做的表皮有一点点人工参数化的感觉。
我们一共只用了五种构件,每种构件都可以放到一个矩形里,加工是非常方便的。只需要先切成同样大小的矩形,然后切成五种不同的构件,排成一个流线的形状。虽然非常简单,但是却可以做出曲面的效果。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的方案比较可取的点吧。
03
一点小建议~
1.不一定要创造一种全新的单元
比如17年的一等奖,它的结构单元就是一个六边形,搭接方法也不是特别新奇。但是形式很新颖,我觉得中间三角形的处理就非常巧妙,刚好利用了两片构件之间的夹角,可以用来采光。而且第三片构件的安装位置正好是在正中间。
有一个原则就是你的单元一定不能为了造型而造型。不是单元本身具有突出的特点,而是他们组合起来会有非常鲜明的特色,比如说棱角的感觉,这才是建构所需要的。
所以其实单元不一定要多么复杂,有很多组设计了很复杂的单元,但是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单元越简单,能够形成的形体也就越丰富;相反,单元越复杂,对之后的方案成型会有不小的限制。
2.建构不是一个凹造型的过程
上一届他们做了一个冰屋,其实就是用小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非线性的形状,我并是很提倡这种,因为它并不是一种建构,只是一种凹造型的过程。
虽然大一的时候我们不会过多的去分析受力,但是 的状态就是结构与形可以完全的融合起来。
比如华南理工的方案其实用的就是一种曲面形,但它整体的连接方式要更加合理。他们的形有点像高迪做的一个教堂,但是它整体内部受的压力是沿着面的方向,让人感觉这个形是自然生成的而不是特意凹出来的。
如果实在做不到结构与形完全融合,结构也可以由形来决定,但是千万不要结构与性分离。
3.充分利用材料特性,重视节点设计
我们的方案在这方面是有所欠缺的。一方面,非常不好的一点是结构与围护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我们没有考虑到连接节点的数量。
一开始大概是八品构件,每品大概是五片,整体的构件数量比较少,起翘的幅度大,里面看起来比较通透。
实际搭建的时候,一共11品,每品有八九片,螺栓非常多,里面基本进不去。同济的一个组在实际搭建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外立面效果还是可以的,但是空间使用比较困难。
4.每个小组可以有多个负责人
我们最早是三个人选方案, 是八个人一起搭建,从八个方案里筛选出来一个。其实我不是一个特别适合当组长的人,感觉协调八个人的工作有些力不从心。
我觉得团队里 有两到三个负责人,分成几个两到三人的小队,小队里面的成员可能关系比较好、合作比较熟悉,会更方便管理。所以 是有两到三个负责人,效率会更高。
5.合理安排时间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早点敲定方案,早点开始试验。
之前的构件没有那么多,所以搭建起来比较快。但是在增加了构件数量后,在搭建前一天还在改方案,没来得及提前试搭。虽然之前做了很多准备,但是比赛当天还是通宵一个晚上搭到了五点钟。所以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把握好时间节点。
,建构会是这五年里一个很难忘的记忆,不仅可以与小伙伴们一起为了一个目标努力,还能看到老师们不一样的一面哦~
林佳鸿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