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为何如此心狠刚刚上位,就把亲

宣德元年,这是明宣宗朱瞻基登基的第二年,此时的大明朝在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的一系列改革下,正在走向好转,此前朱棣留下的种种深坑,也被这对父子填平。

但就在这一年中,外人眼中的好皇帝朱瞻基轻轻地叩响了叔叔朱高煦家的大门,作为侄子,他来探望自己的亲叔叔。

就在朱瞻基进入屋内后,朱高煦突然用脚使绊子,常年的军旅生活使他孔武有力,这一脚下去让猝不及防的朱瞻基摔了一个大跤。

对于这种突然使绊子的行为,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儿时的把戏,小时候孩子们打架经常用这一招。

眼看大侄子被自己的恶作剧给捉弄,朱高煦放声大笑,当然,此时的他并没有弑君的想法,否则在朱瞻基绊倒之后,他也不会没有后续了。

本以为这只是两个亲近之人间的玩闹,可在朱瞻基站起身后,当即命令侍卫抬过来一口大铜缸,随后便将朱高煦倒扣入铜缸内。

大名风华中朱高煦剧照

谁曾想朱高煦力大无穷,饶是三十百多斤重的大铜缸,硬是被他给举了起来,朱瞻基的脸面一而再再而三地受损,他再次下令在铜缸附近堆放木炭,随后点燃。

铜缸本就不通气,再加上周围的高温,朱高煦就这么被自己的亲侄子给活活的烹死在了这一口大铜缸之中!

很不可思议,在外人眼中的好皇帝、仁君,却选择用这么极端的方式来杀死自己的亲叔叔,并且朱高煦死后,就连他的儿子们也都未能幸免,全部被杀。

历史上手足相残的事件并不少见,但如此残忍杀害亲人的皇帝却并不多见,这位被后世称之为仁义之君的明宣宗朱瞻基,为何如此心狠手辣?还是另有缘由?#明宣宗为何把朱高煦放在缸里活活烹死#

大名风华中明宣宗朱瞻基剧照

朱高煦的前科:造反

对于朱高煦,观其一生,就会发现他不仅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还是一个不愿意服输的小人,屡败屡战。

靖难之役时,朱高煦跟随父亲朱棣一同出征,凭借着悍不畏死的气势,朱高煦打了很多胜仗,朱棣便对他大肆奖励,并对外宣称,儿子中最像自己的便是朱高煦。

这简单的一句话对朱高煦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甚至一举奠定了他的结局,在他看来,自己将来是要继承皇位的人。

但他不知道的是,相比较他朱高煦,在大本营的朱高炽更适合做世子和皇帝,也正是因为有朱高炽坐镇后方,前线的兵马才能顺利前进。

永乐二年,朱棣登基后立朱高炽为皇太子,朱高煦为汉王,藩国则是偏远的云南,眼看不仅皇位无望,就连藩国都离京城遥远,这让他非常气氛。

面对这故意将他发配到云南的圣旨,他大声说道:我何罪!斥万里。

为了留在京城,朱高煦厚着脸皮去跟自己老爹朱棣撒娇,对于自己这个孩子,朱棣喜欢归喜欢,但也明白他不是当皇帝的料,于是为了弥补,他便同意了朱高煦留下。

这下倒好,朱棣算是好心办了坏事,本想促进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没曾想直接导致了亲人之间的反目成仇。

正是因为朱高煦留在了京城,这让他更加觉得自己有登基的可能,于是此后他时常以“唐太宗”自居,而唐太宗的上位史,其实也不太光彩。

在京城内,朱高煦没少找事,但这无一例外都被兄长朱高炽给化解,宅心仁厚的朱高炽不愿跟朱高煦计较,不曾想这更加助长了他造反的心。

洪熙元年,明仁宗朱高炽病逝,这让苦等机会多年的朱高煦终于认为机会来了,争不过父亲,争不过兄长,如今跟大侄子争皇位,想来要简单很多。

朱高炽病逝时,太子朱瞻基正在南京,于是朱高煦立即下令,派遣亲兵在朱瞻基从南京返回北京的必经之路上对其截杀。

但由于情报失误,朱瞻基顺利赶到北京登基,哪怕知道自己二叔心中的那些花花肠子,朱瞻基也没有大动干戈,而是想跟父亲一样,好吃好喝的将他给供起来。

谁知这次朱高煦是铁了心要造反,次年八月,隐忍了多年的朱高煦终于爆发,凭借着多年在军中累积的人脉,他正式向明宣宗朱瞻基宣战。

可让朱高煦没有想到的是,他这边刚刚宣布造反,另一边宣宗朱瞻基便御驾亲征,没有给他一点机会,对此,朱瞻基表示:卿诚足擒贼,顾朕初即位,小人或怀二心,不亲行,不足安反侧。

意思就是我刚刚即位,还有很多心怀二意的小人,如果不亲征,便不能安定小人和反叛。

在御驾亲征的加持下,再加上朱高煦的造反本就名不正言不顺,这场闹剧很快便以朱高煦的失败而告终。

对于自己这个不省心的亲叔叔,朱瞻基内心也很无奈,最后仅仅是将朱高煦父子贬为庶人,而其他参与造反的人员,则全部伏诛,一共处死六百四十余人。

也就是说,就算朱高煦没有绊朱瞻基那一下,他此后也会被特意针对,毕竟有造反的前科在,并且还是曾经的王爷,人脉还是有的。

试问哪个朝代的皇帝,会放任一个明显有反心且有能力的人,生活在自己身边呢?

小把戏的背后:无敬畏之心

朱高煦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吗?明显不是的,他的心机要更甚于其他人,而他故意绊倒朱瞻基的背后,其实正是他心机高超的表现,只是没想到朱瞻基会反响这么大。

在造反失败后,朱高煦虽然主动投降,但他的内心还是有一口恶气的,想当初,他跟随朱棣一同打天下,后来又跟朱高炽争太子,现如今又造反,结果除了靖难之役外,其他的一事无成。

这让骄傲的朱高煦无法接受,但现在的他只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囚犯,于是便有了这个出一口恶气的行为。

绊倒朱瞻基,看似是亲人之间的亲密举动,实则是发泄内心中的那一口恶气,并且在事后还能用玩闹来应对。

只是他远远没有想到,朱瞻基的反应会如此的强烈,直接派人将他就地处死,还是用最极端的方式。

其实这也是朱瞻基的无奈之举,朱高煦使绊子的背后,除了出一口恶气外,更多的是对他没有应当的敬畏之心。

估计朱高煦在想,自己也并非是第一次造反了,结果他们一家都是对自己客客气气的,尤其是这个深得民心的侄子,因此他的这些小动作,估计不会放在心上。

但朱高煦忽视了一点,现如今的他不是什么王爷,也不是带兵的将军,而只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庶民,作为庶民,却故意给皇帝使绊子,这就是没有敬畏之心。

换句话说,此时的朱高煦内心依旧没有那种发自内心地想要归顺,依旧是那个孤傲的王爷,依旧看不起朱瞻基。

这也是朱瞻基突然大怒的原因,饶是再好的脾气也无法忍受,这才用如此残忍的手段杀害了朱高煦全家。

忍无可忍的结果:杀鸡儆猴

在大名风华中,朱棣一家除了老实敦厚的朱高炽、有勇无谋的朱高煦外,还有一个就是以阴险狡诈著称的老三,即赵王朱高燧。

相比较二哥朱高煦,三弟朱高燧的手段要更加恶劣,朱高煦的手段都是明面上的,朱高燧则是暗地里下手。

永乐二十一年,朱棣病重,竟然有人想毒杀朱棣,然后立伪诏:废太子朱高炽,立赵王朱高燧为帝。

事情败露后相关人员皆被伏诛,而因为没有直接证据,朱高燧也逃过一劫,但他心中称帝的想法一直都未曾改变。

对于自己的这个三叔,朱瞻基也明白他的想法,有一颗想造反的心,却没有合适的时机。

作为帝王,朱瞻基要做的就是将一切可能发生的灾难扼杀在摇篮之中,杀死汉王朱高煦,除了以上两个原因外,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警告朱高燧。

大名风华中朱高燧剧照

此时的朱高燧手握兵权,也就是一颗定时炸弹,谁也不知道它会不会爆炸,会在什么时候爆炸,而朱瞻基此举,则是直接拆除了这个不稳定的炸弹。

当听到朱高煦的死讯后,朱高燧便明白,这是来自朱瞻基的警告和威胁,他是在通过这种方式来告诉朱高燧,他并非是不会杀皇室宗亲,而是不想!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王朱高燧也感受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过了几日后,他主动交出了手中的军权,在平日里也更加的小心谨慎。

果不其然,在不惹怒朱瞻基的情况下,他也不会赶尽杀绝,虽然朱高燧此前也办过错事,而朱瞻基也没有故意追究。

其实汉王朱高煦何尝不明白,自己只要老实一点,下半辈子虽然苦点,但也比普通人家好很多,但他就是想尝试一下,不断的在朱瞻基的底线附近徘徊。

这才导致了这样的惨剧,被自己的亲侄子用大铜缸给活活烹死,这事你说朱瞻基狠辣吧,他确实狠辣,但又说朱高煦无辜吧,他又确实活该。

你认为朱瞻基的做法如何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okoucaoa.com/dcyx/156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