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03:46
五一假期结束了,短短五天,人间百态,有人在睡梦中突然和世界作别,有人为只见过两面的网上恋人付出所有乃至生命,生老病死,人生不易。
说到病呢,五一期间,听身边人说到一个怪事,医院不收“复杂病人”了。
我在网上查了查,医院拒收“复杂病人”似乎正在成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这让我想到这一医院都要求“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国家医保局迅速声明,说从未作出类似规定。
医院为什么不愿收治“复杂病人”?为什么会传出住院不超15天?这就要从正在推行的DRG,也就是按病种分组付费说起。
通俗地介绍一下哈,医院就诊,医疗费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自己掏钱,另一部分医保支付。比如,总费用为元,医保报销了80%,病人掏元,剩下的医院要去找医保局要。这种医院和病人的后顾之忧,弊端是诱发小病大治,一个小毛病可能做一大堆检查,医保基金受不了。
于是,就引进了DRG制度,DRG先为每一位病人打上标签,根据标签进入对应组别,每一组别的医保报销金额固定,医院打固定的钱,“多不退少也不补”。什么意思呢?
假设一个病人根据DRG划入的组别报销的医保为元,医院可以从医保局获得元,医院实际支出元,如此一来“赚”了元,用不着退给医保局,这叫“多不退”。
如果划入的是另一组别,对应的支付标准为1元,医院实际支出还是元,“亏”了元,医保局是不会补的,也就是“少不补”。
很显然,医院的钱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医院就把“亏”了的元转嫁到相关科室和主治医师身上,从他们的工资奖金里扣。这才有了医生“辛辛苦苦做了一个月,结果核算下来科室倒扣钱”的抱怨。医院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每一位医师的每一个病例都超标,医院恐怕很快将入不敷出。
根据《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到年底,实现病种覆盖度原则上达到90%,DRG/DIP付费医保基金支出占比达到70%。到年底,DRG/DIP支付方式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问了,DRG付费制度是从国际引进的,医院会不会也拒收“复杂病人”呢?据了解,国际上通行的是,DRG医院费用,医生费用则是有单独的支付体系。国内则是将医生劳务价值纳入DRG打包付费中。
半个月前,国家医保局就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连续召开了5场座谈会,面向社会“海选”医院管理者、一线医务人员、医院医保办人员参会,并广泛听取对DRG、DIP付费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我是衷心希望,可以将DRG绩效考核和医生收入分开,建立医患信任,实现双方互赢。
我们不能让医生们都变成“会计”
在他给我们号脉或者听诊的时候
心里算盘打得噼啪响
如果收这个病号
科室到底是赔还是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