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永嘉3兄弟建房火了梁柱总树龄超千年

榫卯,这两个字怎么念?

相信好多人都会一愣。而这两个字,小时候在农村,接触木匠,还是经常听说的。那时候,农村做家具、建房子,总会说到。它是在两个木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是传统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曾几何时,那些不会榫卯的木工,都曾被讥为“钉子木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以前从木匠手中制作出来的家具,已被现代化工厂的生产线所取代;以木头为材料,用墨盒、刨子、鲁班尺等工具,在劈、刨、凿、刻间,巧用榫卯传统技艺修建传统的木质房屋的老木匠,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想近日,在碧莲镇东庄村东西坑自然村,一座三层高的木质房一夜之间像搭积木般拔地而起,因整个房屋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而走红朋友圈,记者有幸探访。

百余人“竖屋”,耗时24小时

因家中父亲年轻时跟过木匠学过几年木工,记者从小就有接触木工活,他做木工,我就帮他拉锯。后来,受生计所迫,父亲改行弹棉,但可能是受他影响,从小也爱动手去做造型,见到工具和木头材料就高兴。小学三年级的暑假,也曾亲手做过两张“不堪入目”的小板凳,直到现在,当年的技术,总会在年节时在饭桌上被拿来打趣。

“咚咚咚……”还未进村,山谷里回荡着的敲击声已经提示记者,目的地将要抵达。地上满是木屑,眼前一幢只有框架的木质房屋,伫立在一片青砖墨瓦之中,格外醒目。四名木匠师傅正在现场做工。有人以石锤敲击梁柱,在二楼高的位置对房屋构架进行调整,有人则在空地上用墨盒墨线划线做榫头。

“作木老师说,如果一切顺利,半个月时间就能上椽。房子主体就算完工了。多亏了亲友、邻居帮忙。”屋主之一的陈国波,想起百余人耗时24小时,通力“竖屋”的场景就感动不已。据说,房屋占地面积平方米,三层房高12.5米,是该村陈国波三兄弟共同建造,建房用到的18根梁、柱都是树龄在70年以上的杉、柏,均是其祖辈种下的。早一年的霜降到山上砍下,干了以后加工成建材仍有七八百斤,想要“竖屋”,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然而,东西坑全村只有人,常年在家的只有8名老人。谁知,陈国波、陈国连兄弟几人一放出“竖屋”的消息,周边村村民及亲朋好友多人涌来帮忙,看着纷沓而至的亲友,兄弟仨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头一天天没亮,村民早早起床,聚集等候。6时,吉时已到,随着一声叫喊,大家齐心协力,能上的都上。拉的,钉的,扶的,面对面排好的长队,能接应上就接应,村民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场面非常热闹。

65岁的陈美顺也是得知消息后,特意从黄田赶回来帮忙的,老伴儿和儿媳妇帮忙洗菜烧饭,自己有“竖屋”的经验,权做指挥。

而让陈国波最过意不去的是,大家伙从早上6点开始,一直到了第2天早上的6点,将近弄了24个小时,却功成身退,打个招呼就回家了。20多桌席面就吃了5桌。

建木房实惠,更为了整村未来规划

这个村庄坐落于山坳里,三面环绕着都是山,极目便能看见金溪水库,盖一个这样的房子,陈国连已经想了有7、8年了。身边的人都觉得他思想保守,别人都拆了这种木房子改建气派的楼房,你居然还建这房子,不担心不好住吗。面对各种质疑,他每次都会回答:“我喜欢这种房子,我觉得它更有味道”。

据现场有经验的木匠师傅介绍,这种房子用不着任何钉子,强大的榫卯结构牢牢地固定着中心,不但可以承受强大的荷载,防震效果也是比其它房屋要强许多。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房屋采用榫卯结构,还要建3层(过去农村木房大多只有二层),使用的工具,只不过是一些大大小小的锤子而已,复杂的工序最是考验老木匠的手艺活。

在到处充斥着钢筋水泥的时代,盖木房的人已越来越少,而坚持榫卯的,则更是凤毛麟角。很多人都说,现在是新时代了,不需要搞那些繁琐的事情。但陈国连觉得,这辈子在老家就建这么一次新房,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为好。

而他这也是考虑到成本及整村未来的规划,才选择了建造木质房屋。就像他说的,一车沙子在瓯北只需元左右,但拉到村里就需要多。再加上主要的木材都是现成的,对于他们来说,建木质的房子比水泥房要实惠不少。

目前,东西坑还有13座木质房屋,作为东庄村的党支部书记,陈国连他想到的不仅是自家新房,脑海里更有着全村未来的规划。东西坑附近有百步漈,鸡公岩、金溪水库,更有一座省级的森林公园。他希望将这座新房作为民宿试点,凭借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开辟出一条致富路,带动整个村富起来。为此,他还劝导邻居们暂缓改建房屋计划,统一规划,打造古村落,慢慢把周边的旅游给开发出来。

老木匠得意地说:“

设计图都装在脑子里”

70岁的汤光东和刘锡祥、60岁的陈建胡、49岁的刘坚,这是当天在场的4个木匠师傅。趁着午饭时间,一行人在饭桌上聊起了榫卯,说起了木匠经历。

为何榫卯结构异常坚固?它又是如何相互连接?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年代太久远;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木牛流马,那是神话小说。那就说说年不倒的山西悬空寺,历经场地震的北京故宫。一榫一卯之间,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粹。记者采访之前,为此做了功课,但远不及老木匠们当面“授课”来得清晰、生动。

“以前好的木匠,建木房可以不用一枚铁钉。”刘锡祥说,人们从前都是住木房,这对木工师傅的技术要求很高。现在只要有可能,他仍然坚持使用传统的建筑木工手艺,“这样虽然耗时费力,但盖出来的房子更加坚固耐用。”只是现在建房的活儿少了,大部分时间他带着儿子兼徒弟刘坚辗转在各大古村落、景点,修缮、新建木房。记者提出想看一看图纸,老人得意地指指自己布满银发的头,“我们木匠盖房子,从来都是用脑子。”动工前,他先把图纸“画”在脑子里:外观什么样,内部结构如何,细节什么样,他都要反复想很多遍,不断修改。

上个世纪的农村,谁家有婚嫁喜事,都会请木匠到家中打几套嫁妆;谁家缺什么家具,也会请木匠来打桌子、凳子等。总之,木匠不仅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难离的职业,而且是一类传统的手工艺人。正是看到了木工职业的美好前景,50多年前,刚刚18岁的刘锡祥选择学门手艺。“比泥瓦匠干净,比务农更体面。”当时认为,木匠是很体面的手艺活,便一脑门子扎进了木器世界。

如今,除了一帮快做不动的老伙计,刘锡祥发现,老家的木匠也在逐渐减少,因为人们都更愿意住水泥钢筋房子了。木匠这个行业,渐渐被人们遗忘。虽然感觉可惜,但他觉得,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刘锡祥说,“听说这里要建这个木房,心底很是欣慰。我只是希望,我们手艺人的手艺以后不要消失。”

来源:中国永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白癜风科学治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manshanh.com/dczp/49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2-2020 倒扣草

    电话:

    当前时间: